《一條狗的使命》劇照
3月3日上映的電影《一條狗的使命》改編自作家W.布魯斯·卡梅隆的同名暢銷小說,講述了名叫貝利的狗狗經歷四次重生,最后又回到最初的主人身邊的故事。雖然該片北美首映前夕遭遇了烏龍“虐狗”事件,影評人的評價也很一般(“爛番茄”好評率僅為34%),但它仍舊打動了不少觀眾,不論是IMDb還是豆瓣上,留言表示“哭得稀里嘩啦”的不在少數。
或許因為狗是與人類最親近的動物,又或許是它們忠誠不渝的天性,以汪星人為主角的作品總是能贏得世界各地觀眾的心。這些心思純凈的生靈的命運,常常因為與人類產生交集而峰回路轉,而與之相關的許多影視作品往往等同于是催淚彈。
比如以下這些電影里的狗狗,雖然品種不一、性情有別,但肯定有一只曾打動過你。我們特別制作了一個視頻,帶你回顧它們最感人的時刻。友情提示,觀看前請備好紙巾。
《靈犬萊西》
1943版《靈犬萊西》劇照
英國作家艾瑞克·莫布里·奈特筆下的萊西,是被搬上銀幕次數最多的狗狗,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伊麗莎白·泰勒參演的1943版。片中的蘇格蘭牧羊犬萊西和小男孩喬親如手足,即便相隔萬水千山,也無法阻擋他們對彼此的思念。
影片最感人的畫面就是萊西風雨兼程從蘇格蘭跋山涉水回到喬所在的約克郡,疲憊不堪的它明明已經累癱在地,但到了喬放學的時刻,卻堅持起身,拖著傷腿去迎接他。待到他們相擁的瞬間,恐怕許多觀眾都和喬一樣喜極而泣。
《賽虎》
《賽虎》劇照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窮人的狗狗本領強。和守林人旺崽父子相依為命的狼狗賽虎,能狩獵、能看家,最重要的是危急時刻還能為了主人的安危舍命相救。
影片最感人的是當旺崽以為賽虎已經跟地主的管家同歸于盡,準備和青梅竹馬的小琴離開故鄉的時候,那個熟悉的身影慢慢從樹林里鉆了出來。
別以為只有好萊塢和日本才能拍出催人淚下的狗狗電影,這部誕生于1982年、以土改時期為背景的國產片也不遑多讓。彼時,“人類最忠實的朋友”在中國的城市里還屬稀有,賽虎給不少70后留下了狗能通曉人性的美好的第一印象。
《大氣層消失》
《大氣層消失》劇照
對于很多80后而言,由學校組織觀看的環保題材的科幻片《大氣層消失》可謂童年陰影。與人類面臨滅亡危機的恐怖劇情同樣令人印象深刻的,還有影片里那條帥氣的狼狗,尤其是它最后為了拯救小孩和全人類,叼著火把沖向氣罐車的畫面,配上那段至死信念不改的獨白,更是戳中淚點:
“孩子,我也熱愛生活,可你們人太不珍惜這個世界了,你們自相殘殺,破壞生養你們的水源和森林,終于,你們把大氣層燒穿了,太陽會殺死你們,誰也跑不掉。不,你們是智慧的,能夠挽救世界。請告訴你們和我們的孩子吧,這個地球上的天空應當是藍的,這個地球上的水應當是清的,這個地球上的草應當是綠的。人類,我愛你們!”
《忠犬八公的故事》
《忠犬八公的故事》劇照
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總是格外有感染力,不論是仲代達矢主演的1987版,還是理查·基爾主演的2009版,秋田犬小八的半生癡等打動了東西方無數觀眾。我們更為熟悉的2009版,恰恰出自《一條狗的使命》的導演萊塞·霍爾斯道姆之手,他以毫不煽情的細節呈現了人與狗相處的點滴。
秋田犬小八遠渡重洋流落到美國小鎮的火車站,在與教授帕克命運般的相遇后,它有了一個溫暖的家和疼愛它的主人。雖然小八怎么教也學不會撿球,但它懂得每天準點去火車站接送帕克。然而,就在它終于學會撿球的那一天,卻再也沒能等到帕克出現在車站。
當我們失去至親時,即便再悲傷,也不得不告訴自己生活還將繼續。然而,寵物不懂得何為失去,留給它們的唯有期待。在帕克離世后,小八依舊每天準時等在車站門口。即便帕克的女兒和妻子都搬走了,它仍舊九年如一日地守候,直到離開世界的那一天。
《人狗奇緣》
《人狗奇緣》劇照
有時想想,人與狗的關系實在過于不平等。因為相比復雜的我們,它們太過單純;即便你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拋棄了它,它還是會選擇緊緊追隨。
韓國影片《人狗奇緣》里,由于母親離家出走,年幼的燦與妹妹小瑞相依為命,好在乖巧的拉布拉多犬心意讓這對生活艱辛的小兄妹收獲了難得的快樂。然而,小瑞的意外離世,令燦遷怒于心意,他選擇獨自離家。而心意始終鍥而不舍地四處尋找燦的足跡,最后滿身傷痕、雙目失明的心意,終于打動了小主人。
如果你有幸擁有一條狗狗,不論貧窮還是富有,只要盡你所能照顧它,不需要最貴的狗糧,也不需要限量版的項圈。對它來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導盲犬小Q》
《導盲犬小Q》電影海報
和只需討主人歡心的寵物犬不同,身為導盲犬的小Q重任在肩。它是渡邊先生的眼睛,工作稍有差池就可能危及他的安全。幸虧小Q聰明又盡職,不但消除了渡邊對于導盲犬的疑慮,還與脾氣耿直的他發展出超越主仆的感情:在身染重病、明知自己時日無多的情況下,渡邊仍舊選擇從訓練中心接回小Q,這對拍檔久別重逢的畫面令人動容。
《導盲犬小Q》改編自暢銷書《再見了,可魯》,以幾近白描的手法展現了一只拉布拉多犬的一生,表達的情感平實卻真摯,也加深了外界對于盲人在導盲犬的引領下出入公眾場合的理解,具有不同凡響的社會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