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東西,之前寫過,還不停有人問,索性來個老文新發,修修改改又算一篇新的吧!
清明以后,江浙滬各地感受到了春日的溫暖,不少人都按耐不住把龜出了眠。每天都在朋友圈曬各種龜照,玩的不亦樂乎。更有不少朋友急切的問我何時才能喂,于是乎我覺得各位有必要看下接下來一個月的江浙滬天氣。
問最近能不能喂的各位,完全是基本功不扎實啊!需要回爐重修!
所以這篇基本功微信我又翻出來續寫一些,供各位看看。
龜什么時候該出眠
關于這個問題,很多龜友都很迷茫。春季氣溫極其不穩定,時高時低,也很容易造成龜體力的過量消耗,于是很多人一心疼就造成龜提早出面的情況。其實判斷何時出眠完全是由一個階段的溫度決定的,其中此溫度并不是說的當日最高溫度,而是是指當日的最低溫度與溫差(白天與夜晚的溫差),低溫超過15,溫差值越小,并且持續周期越長就是說明出眠的時候到了。拿最近幾天的氣象距離來說,4月6-8這幾天最高達到23°,最低14度這個時候就相對適合出眠,但此時出眠以后面對的是長達近半個月的降溫期,可以根據自己龜的體質來決定是否是此時出眠還是熬過這個低溫期后再放入池子。反舉例來說,其中4月13日的溫度則不太適合出眠,第一溫差過大,第二低溫過低。各位按照這個思路舉一反三應該能明白自己的地區是否出眠了!
普遍來說很多地方的春天都會出現溫度暫時升高的情況,所以不要光憑一周的溫度作為出眠判斷,要宏觀來看啊同志。如果自己實在沒有把握是否適合出眠,就按照第一直觀先不要讓龜出眠最好。
總結:
龜在溫度持續平均溫度高于15度就會出眠現象,但需要注意的是最低溫度不達到20度以上最好不要喂食,龜在溫差較大的情況下吃食很容易造成腸胃問題。
龜出眠的準備工作
需要做的就是環境,水龜提前把水曬些幾天,剛出眠的水龜很多會有換皮的現象,記得勤換水即可。半水建議在環境中準備好沙池或者土池,如果突然降溫龜也可自我調節下。另外加熱設備也是需要備好的(加熱棒、加熱燈、加熱墊或加熱線),萬一生個病或者這早晚溫差過大還可以應急用下。
出眠后的調養
龜出眠后的前一周最重要的是能不喂就不喂,勤泡水加快體內的排泄。一般我個人的習慣是不管天氣如何,只要出眠最少7天內是不去喂食的,讓龜的腸胃慢慢恢復到饑渴狀態,畢竟人剛起床就吃一堆東西也容易不消化。另外出眠飼養時盡量少打擾龜,別圖著新鮮勁窮折騰,誰也說不準龜會不會有起床氣!出眠的龜或多或少都會排泄一些東西,有的是黑色的糞便,有的是黃色或者有些透明的類似果凍的分泌物,一般來說只要不發綠或者粉化都不是什么大問題。
出眠過后難免生病,如果遇到四肢無力,腫脹,嘴角鼻子有分泌物等狀態,最好加溫觀察。一些輕微的腐皮等外傷啥的可以根據情況不進行治療。
有些龜以前吃龜糧,但是出眠后就不怎么愛吃。遇到這樣的問題要分開來看,只要沒有腸胃病那估計就是起床氣的問題。水龜可以嘗試把龜糧浸泡在魚漿中增加適口性,半水龜可以適當拌些活食(蚯蚓 蝸牛 等)來提起龜的食欲。關于剛出眠的喂食可以以7分飽為標準,始終保持龜想要吃的欲望,這樣既有利于以后的進食,也不會給龜的腸胃造成很大的負擔。然后需要做的就是觀察龜的糞便,如果正常可以逐漸加大喂食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