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中,鄲城是老子煉丹成功的地方。如今,這座豫東縣城,正以煉出的另一個“仙丹”而被人津津樂道:2012年,鄲城一高誕生了河南省理科第一名,23人被清華、北大錄取,全校三分之一學生上了一本線。2013年,鄲城一高誕生了河南省理科第二名,26人被清華、北大錄取。即將到來的2014年高考,鄲城一高已有18人獲得清華、北大的自主招生加分,考上“兩校”人數面臨新突破。
【生源】
九成是農家子弟升學愿望強烈
鄲城一高校園里,不僅看不到省內外名校常見的實驗樓、體育館等設施,連教學樓也只有兩棟。因為學生太多,老師們原本的辦公室已經被騰出當做教室,而老師們則在樓頂加蓋的板房里辦公、教研。是什么導致鄲城一高的迅速崛起?
在鄲城一高老師王雪濤看來,周口1120萬人,是河南人口和農業大市,鄲城一高90%的學生父母都是農民,農民子弟強烈的升學愿望也是這所縣城中學實現“逆襲”的原因之一。
“和城里孩子相比,他們的成才通道非常有限,考不上大學就得出去打工,或回家種地。”王雪濤說,而高考則是他們為數不多可通過自身努力和公平競爭,來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所以他們比城里的中學生學習也就更刻苦。
【氣氛】
到處都是標語和口號掀起斗志
一進鄲城一高的校門,任何人都會被兩側的墻壁所震撼:在高達4米多的門洞兩側墻壁上,一側貼的是2013年鄲城一高被二本以上高校錄取的部分名單,密密匝匝一直頂到天花板,足有3000多人;一側則是學校榮譽墻,近百塊“優秀學校”“先進單位”的匾額占據了整面墻壁。
走進校園,如同進入臨戰前的軍營,各種橫幅、標語幾乎布滿每一寸空間,空氣中都能聞見“高考”敵人帶來的火藥味——“要成功,先發瘋,下定決心往前沖”“尊嚴來自實力,成績源于實干,別人在拼殺,你在干什么”“今天,你努力了嗎?別丟了野心和欲望”“眉毛上的汗水和眉毛下的淚水,你選擇哪個”……
“在這種氛圍里,感覺不好好學習,覺得對不起家長、老師。”高三學生劉陽說,標語確實能起到激勵作用,當他稍有松懈時,想起在外打工的父母,就會羞愧有壓力。
【方式】
每天宣誓+班級對比+造星運動
當許多學校都進行高考前百天誓師大會,而鄲城一高則提出“600天沖刺”,為讓學生保持斗志,每天上午8點上課前,每個班的學生都會全體起立,舉右手宣誓:“我莊嚴宣誓!在高考沖刺最后日子里,我將喚醒我所有的潛能,我將凝聚我全部的力量!”校園外老遠都能聽到這高亢激昂、豪氣沖天的聲音。
對學生來說,只要身處校園里,就能感受到競爭無處不在。
走廊里,有考上清華、北大學生的大照片,在每間教室的后面,都會有班級學生的“夢想榜”。“劉福暉,目標分數:630分,大學:浙江大學,對手:王東方……”不僅每個人有理想大學,還要求學生明確對手和目標分數。每個學生在班里,都有一個自己的“假想敵”。
學校在學生中還開展“造星運動”,每學期評選校園之星,包括“學習之星”、“拼搏之星”、“進步之星”等。學生成為校園“明星”,大幅照片被貼在墻壁上,是在這所中學里最有面子的事。
【作息】
14個小時的學習時間嚴絲合縫
在鄲城一高,一張從6:10至22:20的作息時間表將學生的每一分鐘都嚴絲合縫地分解掉,保證每天近14個小時學習:上午、下午、晚上11節課,由老師上課講解;4節自習課,大部分時間學生用來復習和做題。其間,學生的休息時間只有午飯1個小時、午休1個小時、晚飯1個小時。
很多學生都養成了快走或小跑的習慣,并有著自己嚴密的軌跡設計,以最大限度地節省時間。像高三學生張峰,他們班在四樓,由于下課上廁所的人太多,他都是利用快上課前的時間飛奔下樓,再踩著鈴聲飛奔上樓。
對鄲城一高的學生來說,“考試多、密度大”是每天生活的常態。
“從5月20日開始到6月5日,兩天一輪全仿真考試,完全像高考一樣。”高三學生楊學明說,這樣頻繁而密集的考試是為了讓學生在高考時依然保持“手感”。
2013年考上清華大學的陳昭文這樣描述:“一個月76場考試,寫了28張英語卷子,13張理綜卷子,數學題集記了20多頁……”
“痛恨考試是沒有用的,你得把考試當朋友。”考上清華大學的鄲城一高學生桑留芳說。
【老師】
經常“一手拿著饃一手改著卷”
在鄲城一高,時間緊、壓力大的不僅是學生,還有老師。
據王雪濤說,學校實行全員聘用制和職級工資制,每年暑假都
圖集推薦
版權聲明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回到頂部
電話:0595-28985153 傳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豐澤區田安南路536號五樓
CopyRight ?2020 閩南網由福建日報社(集團)主管 版權所有 閩ICP備1020650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512019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