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5月2日訊 今日上午9時,投資400余萬元,歷時5年完成第六次重建的晉江安海朝天宮,將舉行隆重的開光儀式。
新建的朝天宮位于鴻塔新村,面積近千平方米,石碑遺跡,雕梁畫棟,細節精細。朝天宮理事會理事黃漢瑜稱,朝天宮古稱神山觀、天妃廟,俗稱媽祖宮,始建于南宋紹興八年(1138年),是泉州最古老的祀奉媽祖的廟宇之一。2008年,因舊城改造,朝天宮遷至離舊址100米處,今年4月30日落成。重建期間,安海當地文書愛好者多方搜集老照片、古匾真跡等,畫制雕刻清代朝天宮全圖,重修明書法家張瑞圖“海不揚波”匾額。
安海朝天宮另一個重要特點,便是與臺灣的淵源很深。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朝天宮第四次重建,碑記中的捐資芳名榜中有許多臺灣郊商,最大一筆捐款是臺郊金萬順捐銀300元,此外還有臺鹿船商捐銀80元,臺鹿金長順捐銀60元,數十家鹿港、澎湖等地郊商各捐銀4元。
新址大門右側,還有一方碑刻為亨田氏(注:具體身份尚不詳)的敬書,上面是一首詩:江干閑日月,頓覺世情疏,苔徑連云白,松風入夜虛。落款刻有臺廈郊合福順敬的字樣。黃漢瑜介紹,臺廈郊是清朝時澎湖商人的商業組織,合福順是臺廈郊住安海的下屬分店。
1986年,安海朝天宮第五次集資重建,也獲得許多臺灣嘉義同胞的捐資。芳名碑上記載,清末臺灣嘉義布袋鎮蔡姓商人往來于安海經商,見此地香火極盛,每次都會參拜,經虔誠祈求,迎得殿上媽祖金身“三媽”神像入臺,蔡姓族人在布袋鎮興建“安海宮”進行供奉。黃漢瑜說,1986年重建時,臺胞蔡崇禮聞訊前來尋根,將這一消息告知他們,經核對,朝天宮確是布袋鎮安海宮的祖廟。此次新宮落成之日,也有不少臺胞組團來參加慶典。(海峽都市報閩南版記者 彭建文 田米 文/圖)
圖集推薦
版權聲明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回到頂部
電話:0595-28985153 傳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豐澤區田安南路536號五樓
CopyRight ?2020 閩南網由福建日報社(集團)主管 版權所有 閩ICP備1020650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512019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