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6月13日訊 前天中午,在刺桐公園那條熟悉的小道上,不小心與一簇被風輕輕吹起的木棉花絮相遇。透過久違的陽光,銀絲縷縷,在風中時起時落,越飄越遠。
白色花絮中裹挾著黑色小種子,它們要去哪里呢?風起兮,也許只有風才知道。
還記得早春時節,遍布枝頭的火紅木棉花,如今早已花落化作春泥。后來呢,何時枝頭長了葉,結了果?
泉州市園林局副局長吳清渠這樣說:泉州的木棉一般3月開花,4月后花慢慢凋謝,5月開始結果,6月果實成熟開裂,棉絮就“飛”出來了。
可能是近兩日來的艷陽,加速了堅硬外殼的龜裂,樹下已散落了一地的白色團狀物和黑色外殼。有些整個果實掉落在地,有些果殼先從樹上崩裂掉落。
脫去了黑色外衣的棉絮,只需一陣風輕輕吹過,便開始冒險的旅程,帶著生命神秘的使命,盡可能將種子安全送到適宜的環境,讓生命順利地孕育成長,哪怕這個概率在城市越來越小。因為,有人看中了棉絮的柔軟雪白質地,會連種子也一起帶走,再將其“織之為毯,溫暖無比”。
一只細小的紅色昆蟲也戀上了這份溫暖,在棉絮里面翻騰,攪動著自己的小世界,但無論再怎么留戀,仍阻擋不了棉絮被風帶走的命運。
當風起時,勇敢啟程,賞盡沿路風景,最后隨遇而安。生命的征程,不都是如此嗎?
背景鏈接
●宋代鄭熊《番禺雜記》有記載:“木樹高二三丈,切類桐木,二三月花既謝,芯為綿。彼人織之為毯,潔白如雪,溫暖無比。”摘自《羊城晚報》
●木棉的種子要發芽,需要比較嚴苛的土壤、水分、溫度、陽光等條件,自播成長很少,目前一般是通過扦插繁殖,這種方式的繁殖成活率比較高。(海都記者 謝向明 陳斯紅 攝影報道)
圖集推薦
版權聲明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回到頂部
電話:0595-28985153 傳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豐澤區田安南路536號五樓
CopyRight ?2020 閩南網由福建日報社(集團)主管 版權所有 閩ICP備1020650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512019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