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12月22日訊 今日上午7時03分,太陽直射角抵達南回歸線,北半球迎來一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我們也迎來冬至節氣。
在泉州,有“冬至小年兜”的說法,冬至一大早,家家戶戶要敬祖先、吃圓子。昨天一大早,家住泉州市區西街的陳翠玉女士就忙活起來,買上20斤糯米粉,喚上姐姐和親友到家里來,圍坐在一起做冬至圓。每年冬至前,她都這樣和幾個老姐妹一起,忙碌一天。
54歲的陳女士說,小時候,母親會做冬至圓,手巧的父親則用面團捏出一個個生動可愛的形狀,“一下搓一個東西塔,搓個金元寶,都特別像”,她看著看著也就會了。說到這,幾個老姐妹來了興致,也揪出面團,捏出一個個金元寶、捏雞母狗仔,樣子憨厚可愛又有趣。
對陳女士來說,日子一年一年在變,但自家過冬至的感覺一直沒變。“都要送給親戚朋友的,還是自家做的干凈又好吃。”她說,搓好的冬至圓要煮熟,到冬至早晨,放到案桌上敬奉祖先,然后一家人就可以煮冬至圓吃了,老人們會笑著說,吃了這碗冬至圓就又長一歲。
泉州民俗專家傅孫義說,冬至時節秋收完成,人們用冬至圓來慶祝豐收、敬奉祖先。冬至圓有紅的白的,還有各種小雞小鴨的形狀,都是祈愿“五谷豐登、六畜興旺”。民間“吃冬節圓多一歲”的出處有兩種說法:一是“冬節小年兜”,吃冬節圓就好像過大年;二是與一個傳說有關,相傳明代有個姓徐的秀才含冤坐牢,當時的法律規定死刑犯若到冬節還未斬首,就要到明年再處治,徐秀才在吃了冬節圓后就發出這樣的感嘆。
冬至除了吃冬至圓,就進入一年中“數九寒冬”的日子。古人還有用畫九和數九來度過寒冬的習俗。明代《帝京景物略》記載,人們在冬至這日,畫素梅一枝,有八十一朵花瓣,每日染一瓣,等花瓣染盡,一幅梅花畫作完成,日子也到了春暖花開時。“寫九”則是從頭九第一天開始填寫(類似書法練習中的“描紅”),寫的是“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或“春前庭柏風送香盈室”九字(繁體),每字九筆,每筆一天,九字填完正好八十一天。有意思的是,每天填完一筆后,還要用細毛筆著白色在筆畫上記錄當日天氣情況,所以,一行“寫九”字幅,也是九九天里較詳細的氣象資料。(海都記者 花蕾 蘇桐軒 彭思思 田米 通訊員 藍秋萍 文/圖)
圖集推薦
版權聲明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回到頂部
電話:0595-28985153 傳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豐澤區田安南路536號五樓
CopyRight ?2020 閩南網由福建日報社(集團)主管 版權所有 閩ICP備1020650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512019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