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時節(jié),走在安溪縣各條河流兩岸,綠樹成蔭,風景秀美。河面碧波蕩漾,水中清澈見底,一些重點河段還加上了防護欄,處處呈現河湖安瀾的美麗畫面。
水清岸綠河暢的背后,是一場由河長、林長、法院、檢察院、公安等部門共同打響的溪河保衛(wèi)戰(zhàn)。“構建河長、林長、法院院長、檢察長和警長等‘五長’聯手、部門聯動、打防結合、處置高效、山河共治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發(fā)展新格局,守護茶鄉(xiāng)綠水青山。”安溪縣河長辦主任、水利局局長謝志鋒如是道。
早在2017年,安溪縣河長辦就聯合縣檢察院印發(fā)《關于開展聯合監(jiān)督協作推進河長制工作的意見》,建立聯席會議機制,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建立派駐聯系工作制度,檢察機關在河長辦設立檢察官工作室,開辟涉河涉水案件的控告、舉報、申訴案件流轉“綠色”通道。
繼成立檢察院駐河長辦檢察官工作室后,安溪縣法院在河長辦設立法官工作室,并在桃舟鄉(xiāng)建立全省首個“兩山”巡回法庭,共同發(fā)布《關于“法護晉江源 助力河長制”的十條意見》,在信息共享、聯席研判、協作聯動、智庫建設、聯合普法等10個方面發(fā)力,全力護航泉州“晉江源”、晉江西溪和九龍江北溪安溪段流域水生態(tài)安全。
“參內派出所請注意,參林溪入口段附近,疑似有人非法捕撈,請前往核查。”近日,從安溪河湖警長聯絡室發(fā)出的一道指令,讓幾里外一起涉嫌破壞生態(tài)環(huán)境案,在20分鐘內得到處理。這是安溪縣湖警長聯絡室開展工作的一個日常代表。
2021年2月,安溪縣與泉州市級同步成立河湖警長聯絡室,統(tǒng)籌組織各警種部門力量,依法打擊各類破壞河湖生態(tài)環(huán)境、危害社會公共安全和社會公共秩序的違法犯罪行為。特別是圍繞群眾反映強烈的河湖突出問題,重點打擊污染環(huán)境、暴力抗法以及涉河湖黑惡等違法犯罪,依法處理涉河湖行政執(zhí)法部門移送的涉嫌犯罪案件。
隨著連續(xù)幾年的持續(xù)推進,安溪縣已全面建立“河長+林長+法院院長+檢察長+警長”工作機制,形成 “五長聯手”治理河湖新模式。為推動“五長”協作共治機制走深走實,切實轉化為治理效能,日前,安溪縣還召開“五長”聯席會議,深入廣泛探討交流進一步深化“五長”聯動協作機制,并就對強化聯動協作進行安排部署。
會上,“五長”紛紛表示,要凝聚工作合力,做到協同協作、及時會商、深化改革、形成保護合力,加快把信息共享、線索互移、協作調查、技術支持等協作機制的各項措施落到實處;要拓展協作空間,從案件處罰上、生態(tài)修復上、堵塞漏洞上一起發(fā)力,共同呵護好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的美麗茶鄉(xiāng)。
“‘五長聯手’共治,‘部門聯動’同向發(fā)力,從‘河長制’邁向蛻變‘聯動治’,變過去‘單打獨斗’為‘多方參與’,形成權責清晰的生態(tài)保護體系。”謝志鋒表示,圍繞建設“綠水青山”這一共同目標,安溪縣將持續(xù)打出河湖治理長效管護組合拳,不斷完善治水護水管水閉環(huán)工作機制,守好護好每一條河流、每一個溪庫、每一片水域,讓安溪的山更青、水更綠、景更美。(記者 陳培源 通訊員 王曉陽 肖全省 李清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