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果中稱異品,色味世間無”……古時讓無數文人墨客贊不絕口的珍饈美饌,如今正成為造福蓬萊鎮鶴前村村民的特色產業。
近日,記者走訪鶴前村,發現村莊綠樹成蔭,參天老樹隨處可見。房前屋后隨處可見荔枝樹,虬枝崢嶸、亭亭如蓋,構成一幅旖旎的“荔林鄉村”美景。據了解,截至目前,該村共有“狀元紅”荔枝樹2500多株,其中樹齡300年以上的有500多株,最老的一株已經有500多年的歷史。
鶴前村,在鎮政府駐地東南2公里山坡地,共有653戶、3018人,其中,從事荔枝特色產業農戶數達201戶。近年來,該村根據獨特的自然條件,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綠色農業、特色農業和品牌農業等產業,有效帶動農民增收致富。2023年全村生產總值1630萬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387元。曾獲評“市級文明村”、省級“一村一品”專業村、“省級傳統村落”等榮譽。
做強荔枝產業,講好甜蜜故事。鶴前村黨總支書記劉義發介紹,近年來,村里依托清水巖風景區、清水祖師文化,通過項目拉動、產品帶動、農業合作社牽動,抓好種源培優、品質提升、目標市場拓展等,推動全村荔枝產業高質量發展。據不完全統計,鶴前村荔枝產業總產值750萬元,每一家庭戶年均可增加1.2萬元。
與此同時,鶴前村積極培育龍頭專業合作社,打造“鶴前荔枝”“圣果荔枝”“古樹荔枝”等品牌,引導村民養殖蜜蜂,推動農產品精深加工企業落地發展,帶動村民就業,促進農業產業增收;成功舉辦兩屆“荔枝文化節”,提升荔枝知名度,為進一步發展荔枝產業奠定基礎。目前,全村共有3家專業合作社、5家荔枝專業戶、15戶養蜂專業戶。
“每逢荔枝成熟的季節,便是村里最熱鬧的光景,我們會宴請所有親朋好友回家鄉吃‘荔枝席’,毫不夸張地說,遇上周末,村道上車水馬龍,都是來吃鶴前荔枝的。”村民劉發說,鶴前荔枝不僅皮紅汁多、入口即化、嘴里留甘、香氣濃郁,而且可入宴、可入藥,也可釀制荔枝酒、荔枝蜜、曬制荔枝干或制成罐頭,備受青睞,主要銷往廈門、莆田等地。
眾所周知,荔枝有“一日色變,二日香變,三日味變,四日色香味盡去”的特點,如何延長荔枝保鮮期,成了鶴前村迫切解決的難題。劉義發告訴記者,將通過項目支持,引導安溪縣鶴紅果蔬專業合作社、安溪縣蓬萊榮歸家庭農場等加緊建設50m³保鮮冷庫,解決荔枝保鮮難題,同時解決其他農產品保鮮儲存問題,提升荔枝等農產品附加值。
鶴前荔枝等特色產業蓬勃發展,成為蓬萊鎮推動鄉村振興的生動注腳。蓬萊鎮鎮長蘇堅城表示,近年來,該鎮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土特產”文章,因地制宜念好“土”字訣,堅持以特色增優勢、以優勢強產業、以產業促振興,多措并舉,不斷培育發展壯大農業品牌,推動全鎮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記者 章桂林)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肖厝口岸首次進口紅土鎳礦2025-04-27
挖掘泉州的鄉村之美、名橋之美、名山之美、飲食之美,讓時代記憶在城市更新中重煥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