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開時節,正值五里埔黃瓜采收旺季。近日,記者走進官橋鎮恒美村的黃瓜種植基地,只見翠綠的藤蔓間掛滿淺黃色的黃瓜,種植戶們正忙著采摘。
采摘黃瓜
五里埔黃瓜,清脆鮮甜,瓜味濃郁,主產于官橋鎮恒美、草坂、洪塘、燎原等村,近年來市場供不應求,價格持續走高。在可觀收益的吸引下,當地村民紛紛加入,種植規模不斷擴大。目前,全鎮已有600多戶農戶種植,總面積約120畝,畝產值達45000元,有效帶動區域村民增收致富。
產銷兩旺,有著600年種植歷史
種植戶王志遠的種植基地位于恒美村祖厝邊。記者來到瓜田,看到他摩托車上的籮筐里,已裝滿幾十斤剛采摘的黃瓜。
“這里種了800多株,現在每天能摘100斤左右。我們種的黃瓜短而勻稱,脆嫩多汁,清香回甘,都得提前預訂。”王志遠隨手摘下一根黃瓜,言語間帶著一絲惋惜,“不少黃瓜其實還能再長成熟些,但市場需求太旺,訂單催得緊,只能提前采摘。”
今年,王志遠一共種植了2000多株黃瓜。他介紹,黃瓜一般1月份種植,3月份便可收成,采摘期能持續到5月份,預計收入超過5萬元。
“這里有黃瓜賣嗎?”說話間,不遠處傳來詢問聲。記者循聲望去,不遠處,慕“瓜”而來的鐘先生正緩步走來。據介紹,他是專程趕來,一路打聽才找到這里,打算采購幾十斤帶回去。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這里的黃瓜如此受歡迎,原來是有著祖傳“手藝”。黃瓜在五里埔有600年左右的種植歷史,這里的環境、氣候、土壤非常適宜黃瓜的生長,生產出來的黃瓜有獨特的黃瓜味,香甜不帶苦。
瓜田
在王志遠的種植基地,記者還注意到架子上掛著不少誘蟲貼。王志遠介紹,黃瓜生長對環境要求較高,為了保證黃瓜品質,他一直堅持使用有機肥料。處理病蟲害,采用物理和生物防治等綠色方法,既保障黃瓜品質,也維護了瓜田的生態平衡。
跨村聯建,抱團打造土特品牌
“今年種了1000多株黃瓜,上市后采購商的電話就沒停過,根本供不應求。”恒美村種植戶王先生透露,明年他計劃擴大種植面積,言語間滿是對黃瓜種植收益的滿意。
種植戶們之所以有底氣擴大種植規模,不僅因為自產自銷,更得益于村企聯合的統銷統購模式,這讓大家吃下“定心丸”。
打包黃瓜
在柒禾生態農場,工人們正忙著包裝黃瓜。“雖然我們農場也種黃瓜,但依然供不應求,大部分還得從種植戶手中收購。黃瓜收購價從2-3元漲到7-8元,有的甚至漲到10元。”農場負責人王安業介紹,通過互聯網平臺進行線上推廣銷售,黃瓜銷量逐年攀升,現在每天發貨2000多斤,客戶遍布廣東、云南、黑龍江等省份。
“恒美、草坂、洪塘、燎原等村都盛產黃瓜,目前幾個村聯合組建五里埔產業聯盟黨委,合力打造五里埔黃瓜品牌。”官橋鎮人大主席陳榮桂介紹,近年來,官橋鎮按照“地域相鄰、產業相近、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原則,綜合考慮歷史沿革、地理區位、自然資源和產業發展等因素,組建五個片區產業聯建黨委,而五里埔產業聯盟黨委便是其中之一。
“通過‘跨村聯帶+村企共建’模式,各村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抱團發展。黃瓜等農特產品走出鄉村,邁向更廣闊的市場,還吸引周邊村民加入黃瓜種植隊伍,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產量逐年增加,帶動村民增收致富。”陳榮桂表示,“下一步,將繼續創新機制,拓展市場,讓特色農業成為鄉村振興的新引擎。” (記者 黃梁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