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中國烏龍茶之鄉、世界名茶鐵觀音發源地,從國家級貧困縣到如今的全國百強縣、連續6年位居中國重點產茶縣第一位。安溪鐵觀音,這片神奇的東方樹葉創造了無數奇跡。
近兩年,茶市風云變幻,大風大浪之下,2015年,安溪鐵觀音依舊堅挺,并以58.27億元的品牌價值,首次榮膺中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價值排行榜榜首。一斤18萬的手工觀音茶能夠得到茶客垂青并選購,就足以證明不枉安溪縣政府對于茶產業的努力引領,以及安溪茶人對鐵觀音的辛勤呵護。
鐵觀音制作技藝非遺傳承人魏月德正手工搖青
【事件回顧】
手工安溪鐵觀音春茶
一斤18萬元,仍受青睞
5月,正是安溪鐵觀音優雅綻放的時刻,有多少茶客被這金黃茶湯中的蘭花香和觀音韻所征服。
受各種因素影響,茶市寒冬還未過去,而在此時,安溪鐵觀音再次奏出最強音——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烏龍茶(鐵觀音)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魏月德親手制作的安溪鐵觀音手工茶“魏十八”又一次獲得市場青睞,北京大學茶產學班的學員陸先生和臧先生以每斤茶葉18萬元的價格無折扣下單,分別采購半斤和二兩,這是對安溪茶人、安溪鐵觀音最大的認可和鼓勵。
“這‘魏十八’比酒還厲害,一喝就有一種茶不醉人人自醉的感覺,并且喉韻溫潤回甘快而持久,實乃茶中極品。”陸先生這樣評價這款茶中極品。
北大茶產學班學員在安溪學茶
【尖貨揭秘】
對話“茶葉匠人”魏月德
安溪傳統制茶技藝能量無窮 茶價,是對茶人勞動果實的尊重
“做茶的這30年,除了睡覺的6小時,每天一睜眼就是茶。”自1723年,安溪鐵觀音被魏蔭發現,魏月德是魏蔭第九代傳人,亦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烏龍茶(鐵觀音)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這泡用傳統工藝制作的每斤18萬元的安溪鐵觀音“魏十八”,便是出自他手,用“匠人精神”,嚴格參照安溪鐵觀音地理標準制作而成。
不似汽車等工業品批量化、規模化生產,手工制茶最令人迷戀的便是它獨一無二的奇特、優雅。在魏月德看來,“魏十八”是人性與茶性交融后的產物,因稀缺而珍貴,品種種植、茶園管理、制茶工藝,缺一不可。這泡茶葉產自上世紀70年代好不容易保存下來的3萬多株安溪鐵觀音母樹茶,茶樹就像人一樣,人需要十月懷胎才能結出果實,一泡好茶亦是如此。這些年,魏月德不求盲目擴張,讓茶樹順其自然生長,并堅持傳統做法。“春茶最佳采摘時間不過3~5天,種植管理、中午采摘、涼青晾青、多遍反復發酵、炒制、包揉、焙干、挑梗、炭焙等十八道工序一道都不能出錯,所以‘魏十八’每季產量不過幾斤。技術是最偉大的,是有能量的,安溪鐵觀音傳統制茶技藝魅力無窮,這也是安溪茶的核心競爭力。”
手工制成的“魏十八”畢竟來之不易,盡管高昂的價格讓人瞠目結舌,但從2008年至今,已有日本、韓國、法國、加拿大等國的愛茶人慕名而來。在這種經濟形勢下,安溪鐵觀音高端茶依舊能博得茶客青睞,證明好茶仍舊潛力無窮。在魏月德看來,每斤18萬元的價格,是茶客對于茶人勞動果實的尊重,是對上天恩賜安溪鐵觀音的感恩,更是感恩安溪茶人不惜一切代價保護傳統制作技藝的用心,說明茶客們認可安溪鐵觀音的“魂”。
他告訴記者,“做茶先做人,做茶專心,賣茶良心”是魏家的家訓。必須用良心做茶,這樣才對得起安溪鐵觀音。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肖厝口岸首次進口紅土鎳礦2025-04-27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