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兒時的一場病,安溪金谷鎮金東村吳劍瑜的智力停留在七八歲,不過,他憑借著天賦和記憶力,創作了一個又一個的雕塑作品。這些作品,引起了當代藝術家陳文令的關注,對方甚至讓他去北京幫忙。近日,記者來到吳劍瑜家中,欣賞他創作的作品。
吳劍瑜和陳文令(右一)在泥塑作品前合影留念
從電視上學習 捏出各種各樣的泥塑
這是一座還沒有裝修的樓房,在二樓的一個房間里,擺滿了吳劍瑜的作品。有張牙舞爪的麒麟、龍,有憨態可掬的奧特曼,有正襟危坐的皇帝,有端莊祥和的媽祖,還有活潑俏皮的孫悟空、活靈活現的大鵬鳥、惟妙惟肖的濟公……此外,還有沒上色的鴨、狗、牛、兔子、眼鏡蛇以及茶壺、茶杯、魚等物品。
記者注意到,這些雕塑除了外形酷似,細節也做得很到位,比如麒麟血紅的舌頭、山羊下巴的胡子。吳劍瑜的堂弟吳旭渠介紹說,這些作品大多是用普通的紅土攪拌水泥制作成的,都是由吳劍瑜單獨完成。在制作麒麟、龍、孫悟空等大件物品時,吳劍瑜都先用鐵線、水管等物品,將結構搭好,然后再附上泥塑。而像金箍棒、大鵬鳥手上拿的槍等,也都是他自己砍木頭削成。
當記者詢問吳劍瑜幾歲開始捏泥巴時,他說已經記不清了。但其表示,最早捏的恐龍和怪獸,都是從電視里學來的。在二樓的房間里,有一沓厚厚的畫作,里面畫滿了各種各樣的形象。吳劍瑜說,他在電視上看到后,就會將形象畫下來,然后去田里挖來黃土照著樣子捏,之后再上色。
吳劍瑜對捏泥塑特別著迷
從小癡迷泥塑 作品受到藝術家青睞
在現場,吳劍瑜話不多,甚至記者問他幾歲時,還一度說自己28歲,家人幫忙糾正說已經32歲了。吳劍瑜的姐姐吳娟娟介紹,弟弟周歲時發了一場高燒,家人急忙將他送到醫院救治,先后治療了十幾天,“現在的智力估計和七八歲的孩子差不多。”小時候家人有送他到學校讀書,但他不肯去,經常半路就躲起來沒有去上學,最后只讀了一年級就輟學了。因此,吳劍瑜不會說普通話,手機也不會用。
“他從小就喜歡玩泥巴,經常到附近田里玩,后來就帶回家里捏。”吳娟娟說,弟弟對捏泥塑特別著迷,有時候早上就開始捏,一直到中午都不肯吃飯,晚上七八點吃晚飯也是常有的事。
“對于雕塑,他可能有一定的天賦,記憶力也很好。”吳旭渠說,當代藝術家陳文令知道吳劍瑜的事情后,來過他們家,并在去年9月份請他到北京幫助他創作。當時,吳劍瑜去故宮里玩過,回來后就憑著記憶捏出了一個皇帝。
受邀前往北京 合作完成《普渡之橋》
《羅博報告》對陳文令的專訪報道《陳文令:綿延的“魔幻現實”》中寫道,機緣巧合,在去年陳文令認識了老家鄰村的“傻孩子”吳劍瑜。“他1歲的時候發高燒,腦部受損,已經32歲,智力卻只有8歲兒童的智力,所以村里人都叫他‘傻孩子’。他沒讀過書,但唯獨愛做雕塑。他的泥塑很打動我。”
陳文令在吳劍瑜的作品中看到了很多被學院派禁錮之人不具備的優良特質,那種稚拙、粗糙感和不受約束等特質,正是很多職業藝術家夢寐以求的,這也是對學院派和成人邏輯的極大反諷和提示。于是陳文令把吳劍瑜邀請到北京,與他共同合作完成《普渡之橋》。陳文令還將這次合作的過程拍成了紀錄片,并表示,未來還將與吳劍瑜合作。(記者 吳志明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