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過節給孩子壓歲錢要紅包封,祝賀親友結婚需要紅包封,老板給員工獎勵也要紅包封……今年84歲的鄭永泉,在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探親時,發現當地的紅包封很有特色,就開始收集。20年間,他收集了10000多個獨具特色的南洋紅包封。近日,他精心挑選了其中的4000多個,參與德化首屆“僑批·南洋紅包封文化展”。據悉,文化展設在德化圖書館。
鄭永泉向記者介紹收藏過程中的故事
4000多個紅包封分門別類來展示
穿著旗袍的卡通外國女生搖著折扇,一旁印著“恭喜發財”;小豬佩奇、米奇等卡通圖案配上“學業有成”或“聰明伶俐”中文;紅包封上印有中文拼音、英語或馬來語文字……走進德化圖書館的紅包封展區,就能感受到濃濃的喜慶氣息,4000多個各式各樣的紅包封分門別類展示在大家眼前。
紅包封上有穿著旗袍的卡通女生
國內常見的紅包封以紅色、金色為主,封面上所印的大多是恭喜發財、新婚大吉等文字和生肖圖案。鄭永泉收藏的南洋紅包封,除了紅色外,還有黃、綠、藍、橙、粉等多種顏色,圖案也較紛繁,有真人像、卡通人物、動植物、建筑物等。
此次展覽的4000多個南洋紅包封,由泉州師范學院兩名學生花了2個多月時間整理分類,大致分為宗教文化、花開富貴、雙喜臨門、迎春送福、文字祝福、生肖齊全、福字相隨、壓歲紅包等幾大主題。
印有“福”字的紅包封
南洋風情紅包封見證文化藝術交流
鄭永泉1936年出生,是永春介福人。他介紹說,因家境貧困,祖父帶著6個兒子遠赴南洋謀生。抗日戰爭時期,父親帶著母親和兩個哥哥及尚在娘胎中的他回國。新中國成立后,在父親的建議下,兩個哥哥去了南洋,但他選擇留在國內。之后,鄭永泉考入廈門大學化學系,畢業后曾留校工作4年。后來,他到德化工作,直至退休。
1998年,鄭永泉與妻子到新加坡、馬來西亞哥哥家探親時,偶然發現當地華人、華僑往來時,經常會使用紅包封,這些紅包封與國內的不大一樣,很有特色。平時愛好收藏的老鄭對此非常感興趣,就開始收藏南洋紅包封。之后,他借探親之機,收集各式各樣的紅包封。
卡通圖案的紅包封
老鄭說,新加坡、馬來西亞一帶的華人、華僑經商的多,他們經常會印一些紅包封送給客人,紅包封正面圖案創意各不相同,但大多是一些恭喜、祝福的文字和畫面,背面則會印著本公司、商行的名字、聯系方式等。
老鄭愛好收集紅包封,在新加坡、馬來西亞的親友們都會幫忙收集,回國探親時再帶給他。20多年來,老鄭收集了上萬個有中國傳統習俗和南洋風情的紅包封。其中寫“福”字的紅包封最多。
“這些南洋紅包封,是中國與海外文化藝術交流的見證,這是我收藏的目的。”老鄭說,看似普通的紅包封,卻能看到華人將自己作為中華民族文化傳播的使者。同時,從紅包封的圖案、樣式等可看到社會的發展變化。 (記者 陳明華 通訊員 孫延燕 李宏圖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