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全市2021年春季學期開學疫情防控工作視頻會議召開,部署春季開學工作!泉州市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應急指揮部疫情防控和學校組下發《關于做好全市2021年春季學期開學工作的通知》,統籌做好春季學期開學工作。
落實春季錯峰開學
2021年春季學期小學、幼兒園3月2日開學,中學3月1日開學;中職學校從3月9日至14日分2批次錯時錯峰返校:第一批3月9日至10日,共24所職校;第二批3月11日至14日,共8所職校;高校從3月9日至20日,分3批次錯時錯峰返校:第一批3月9日至11日共7所高校;第二批3月12日至13日共9所高校;第三批3月14日至20日共4所高校。
落實疫情防控宣教
通知要求,各地各校要堅持常態化防控與應急處置相結合,制定春季學期學校開學工作方案,進一步完善“兩案九制”,要通過印發通知、發布提醒提示等形式,及時發布開學返校、防控等各項信息,引導廣大師生員工落實疫情防控要求,增強個人防護意識,加強春季開學返校途中防護,適量儲備必要防疫物資,隨身攜帶口罩,科學佩戴口罩,養成勤洗手、“一米線”、公筷制、分餐制、咳嗽打噴嚏時注意遮擋等衛生習慣和生活方式。
落實返校健康管理
加強全體返校人員跟蹤管理,督促師生員工每日監測個人健康并準確填寫《每日健康上報》,嚴格執行師生員工及共同生活家庭成員健康狀況“日報告”“零報告”制度,全面掌握返校人員返校前14天的健康狀況和中、高風險地區旅居史以及與境外回國人員接觸史等情況,確保健康臺賬信息全覆蓋、無遺漏、真實準確;嚴格落實返校人員健康管理。對于寒假出省返泉的師生嚴格落實屬地防控疫情應急指揮部有關要求。同時,各學校應按照省、市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嚴格落實健康碼 “掃碼通行”。
落實核酸檢測規范
各縣(市、區)教育行政部門要在當地防控疫情應急指揮部統一領導和統籌安排下,主動與屬地衛健部門和疾控機構聯系,按規范落實教職員工“應檢盡檢”、學生“適時抽檢”的核酸檢測頻次。對低風險地區師生省外返泉的,提倡持7日內有效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陰性結果。開學返校前,要組織教職員工(含食堂、保潔、保安、宿管等后勤服務人員)進行核酸檢測,確保“應檢盡檢”;結合所有學生5個月內1次的核酸檢測頻次要求,對低風險地區省外返泉未持7日內有效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陰性結果的學生,優先安排進行“適時抽檢”。對有集體配餐的學校,要求配餐單位落實相關從業人員核酸檢測工作,并將檢測結果提交到學校,務必做到“應檢盡檢”,確保檢測合格、無風險后方可進校。
落實聯防聯控機制
各地要進一步健全校地聯防聯控機制,強化學校與衛生健康、市場監管、公安等部門協調聯系,主動對接屬地衛健部門和疾控機構、醫療機構,推動學校與疾控機構、就近定點醫療機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溝通協調,健全完善教育、衛健、學校、家庭與醫療機構、疾控機構“點對點”“人對人”協作機制、監測預警和快速反應機制。各學校要組織一次演練,切實提高應對突發情況快速反應、協同協作、規范處置能力。
落實校園環境整治
各學校在學生集中返校前3天要開展一次全方位、全覆蓋、無死角的校園消殺,做好各類教學和生活、工作場所的通風換氣,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對校園內的相關設施設備進行清潔維護,確保學校洗手設施等運行正常,做好飲用水設施的清潔、消毒工作,對學校飲用水進行安全檢測,保證飲用水的飲用健康合格。
落實校園安全管理
各地各校應全面分析當前校園風險及安全形勢,深入開展校園及周邊道路交通安全百日會戰,全面落實中小學幼兒園安全防范建設三年行動提升計劃,扎實推進校園食品安全守護行動,加強冷鏈食品采購管理,確保食品原材料的采購來源渠道安全、可追溯,規范學校食堂八道安檢關口(食品進貨、加工規范、食材儲存、餐具消毒、人員健康、業務培訓、廚房衛生、食品留樣),切實做好開學前后校園安全穩定工作,嚴防各類事故發生。
落實校內手機管理
各地各校要嚴格執行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加強中小學生手機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將手機納入學校日常管理,做好家校溝通,多形式教育引導學生科學理性對待并合理使用手機。加強課堂教學和作業管理,不得用手機布置作業或要求學生利用手機完成作業。
落實心理健康教育
各地各校要在開學第一個月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動,強化師生員工身心健康管理,幫助師生員工及時做好心理調適;持續做好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摸底排查,分類建立學生心理臺賬,持續開通各級心理支持熱線,特別是針對心理困擾較大的學生開展“一對一”咨詢輔導;組織線上線下心理健康、家庭教育公益講座及活動,抓好家校協作機制落實,引導學校做好家校溝通,指導家長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
落實教育教學管理
各地各校要根據疫情防控形勢的發展和變化,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完善教育教學計劃,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要精細安排畢業年級復習備考工作,統籌處理好教學和活動、考試和練習以及各學科作業量的關系,提高備考效率。優化設計和安排好體育教育教學活動,大力推廣陽光體育運動,鼓勵師生積極參與體育鍛煉,確保學生每天1小時體育鍛煉。(記者曾聰虹 通訊員陳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