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5月30日訊(閩南網記者 陳玉玲 通訊員 蔡國清)日前,泉州豐澤區教育系統開展全國第三十四個助殘日系列活動,進一步弘揚中華民族扶弱助殘的傳統美德,推動形成全社會理解、關心、支持、幫助殘疾人的社會氛圍,營造扶殘助殘的社會風尚。
其中,泉州師范學院第二附屬小學以“手拉手,傳遞愛”為主題,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木工手作助力融合教育活動。在學校筑夢綜合樓3樓美術室,劉靜蓉老師指導本校及周邊學校的普特學生與部分陪讀家長攜手完成木工手作。學生們在老師的專業講解和示范下,學習木材的基本知識、木工工具的使用方法以及木工制作的基本技巧。普特手牽手,用特有的耐心和細心引導共同協助對方完成作品。
東湖中心幼兒園舉行主題為“以愛育愛筑夢融合 揚帆起航同向未來”的助殘日暨30周年園慶活動。與會領導和嘉賓慰問殘疾兒童困難家庭,幼兒園還安排了精彩紛呈的文藝匯演和成果展示,為學生和家長們送上誠摯的祝福,同時總結作為全國首家開展階梯式普特融合幼兒園的成功經驗,倡議社會公眾能以更大的包容度理解、接納、關愛特殊兒童及特殊兒童家庭,齊心協力護航特殊幼兒康復之路。
為深化同學們對殘疾人的理解,增強關愛殘疾人的意識,泉州師范學院附屬中學特別開展全國助殘日主題班會。學校負責人通過廣播向同學們詳細介紹全國助殘日的由來和意義,并組織觀看視頻《心靈的聲音》《一個也不能少》。班主任老師向同學們講述系列殘疾人的勵志成長故事,讓同學們感受到殘疾人在面對困境時的堅韌不拔、樂觀向上的精神風貌,以及他們在各個領域取得的成就。
近年來,豐澤區持續抓深抓實特殊教育工作,貫徹落實《殘疾人教育條例》和省、市“十四五”特殊教育發展提升行動實施方案及《福建省教育廳關于加強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階段隨班就讀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結合實際,通過加強基地校建設、規范隨班就讀管理、整合社會資源、師資培訓和主題教育系列活動,切實保障殘疾兒童受教育的權利,不斷提升普特融合教育水平,努力營造良好的融合環境,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在愛與理解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