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簡易收納柜,里面密密麻麻放著數十部型號各異的手機。這樣的收納柜擺放在學校門口的商店里,店主向學生提供出租手機的服務,每日租金最低只需5元。
記者走訪泉州市區多所學校發現,手機出租業務在校門口并非新鮮事,部分奶茶店和數碼手機店均提供這類服務,一些商店甚至不需要學生繳納押金。對一些學生來說,商家提供的這項服務成了“救命稻草”,解決家長不給買手機、無法玩手游的困擾。對家長來說,他們認為手機出租給孩子可能影響到學習成績,希望學校能夠聯合相關部門進行專項整治。
目前,大部分學校禁止學生攜帶智能手機進校園。但是,學生偷偷攜帶,在課后一起玩游戲的情況仍存在。近日,教育部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做好預防中小學生沉迷網絡教育引導工作的緊急通知》,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研究制定預防學生沉迷網絡工作措施,加強午間、課后等時段管理,規范學生使用手機。
學生玩手機“堵”不住,如何引導孩子健康使用手機,擺脫“手機控制”,成了家長和學校目前的緊要任務之一。
“手機網吧”藏身校門口 租手機一天僅需5元
家長認為商家此舉會影響學生學習,建議部門整治 心理專家表示應加強引導,帶孩子擺脫“手機控制”
林女士所說的奶茶店吧臺上放著一個收納籃,籃子里面插著十多部用于出租給學生們的手機。 (視頻截圖)
近日,市民林女士給早報記者發來了兩段視頻和幾張照片。視頻中,一所位于市區某中學門口的手機店公然向學生出租手機,每天租金僅需5元。記者近日暗訪泉州市區多所學校周邊商店后發現,一些店家悄悄兼營“手機網吧”,有的生意甚是紅火。記者了解到,泉州多數學校禁止智能手機進校園,盡管店家出租手機并不違反相關法律法規,但眾多家長認為商家此舉會影響學生的學習,并建議有關部門整治校園周邊手機出租業務。心理專家則表示,家長應強化監督責任,帶孩子擺脫“手機控制”。
奶茶店變“手機網吧” 租手機一天僅需5元
市民林女士的孩子小童(化名)在市區某中學讀初三。今年寒假,她突然發現小童居然拿著一部iPhone6手機在玩游戲。但平日里學校禁止學生帶智能手機進校園,她只給小童配了一部“老人機”,以方便遇事時聯系。
“這部手機并不是我們給他買的,不懂他哪里弄來的。”之前小童會時不時找父母借手機玩游戲,但是林女士和丈夫都會控制小童玩游戲的時間,而且得做完作業才能放松玩一會兒。關于這部手機,林女士多次詢問小童,剛開始小童說是找表哥借的,林女士核實后發現沒有這回事,小童這才說了實話,原來手機是租的。
“沒想到他會租手機玩。”林女士詢問小童得知,手機是在學校門口一家奶茶店租的,一天5元。之前小童也曾在這家臨時的“手機網吧”玩過游戲,一次兩三個小時,每小時2元。小童稱,其他同學也會到奶茶店里租手機玩。
記者從林女士提供的照片和視頻里可以看到,該奶茶店吧臺上放著一個收納籃,籃子里面插著十多部用于出租給學生們的iPhone6手機。
“租手機給孩子,真的太過分了。”林女士說,學生自制能力較差,不良商家在學校門口租手機給學生,很可能會影響到學生日常的學習。之后,她將該情況告知了學校和家長群里的家長們。學校了解情況后,聯合轄區派出所一起前往該奶茶店,對店主進行批評教育。但奶茶店老板態度很不好,稱自己出租手機是正當生意,沒有違反相關法律法規。
“現在是孩子中考沖刺的關鍵時期,我們還是很擔心。”林女士說,小童雖不是住宿生,但是大多數時間都在學校和學校附近活動,家長無法對他進行全天候管控,“我很擔心手機店還開著,他又會偷偷跑去玩,影響學習。”
校門口店家搞“副業” 出租手機生意紅火
近日,記者走訪了市區多所學校。正值下午放學時間,記者在學府路某中學門口看到,不少學生剛出校門,就從書包里拿出了學校禁止攜帶入內的智能手機,有些學生手上還拿著兩部手機。
在新華路某中學門口的公交站前,學生們大多一邊看著手機,一邊等候公交車。有些學生甚至過馬路時也不忘看手機,全然不顧過往車輛。在多家學校門口,記者均看到了一大片的“低頭族”。
在一家文具店內,店主告訴記者,雖然自己沒有出租手機的業務,但是學生們玩手機的情況很普遍,部分學生甚至翹課租手機打游戲。“經常來我店里的一個學生就有3部手機,天天玩游戲,還借給同學玩,家長也不管。”
記者隨機采訪幾名學生,大部分學生表示,學校門口有出租手機的商店。一名男生說,附近租手機的店就有兩三家,出租手機的生意還不錯。“但是押金太高了,好多人租不起。住宿生有生活費,比較寬裕,在宿舍里玩又不容易被家長發現,所以他們更方便。”該男生說,他有一個同學,家里給的生活費不少,但是平時連晚飯都舍不得吃,把錢都用在租手機和玩游戲上。
另一名男生說,他今年讀初二,“我也想租,但怕帶回家讓爸媽發現了,被沒收的話我可沒錢賠給店主”。
租金大多每天5元 有的還不需要押金
近日,記者找到林女士所說的奶茶店后發現,擺在吧臺上的手機都不見了。原來這家店換了老板,新老板稱剛剛接手一個星期,不清楚之前是否有出租手機的業務。
記者又走訪了市區多所中小學周邊商店,發現偷偷出租手機的商店確實存在,而且租的學生不少。
市區學府路上多所學校,周邊有數家手機店和數碼店。記者進入了其中一家手機店,柜臺后不顯眼的位置有一排收納柜,里面插著多部手機。記者詢問店里一名年輕男子,該男子表示有多種型號手機可租,并稱租手機最少一個月起,還得支付押金,租金每天5元,不同型號的手機押金不一樣,從數百元到上千元不等。他還強調,租到手機以后立即離開,不要坐在店里玩。
記者與店主交流的過程中,好幾名穿著校服的學生走進店里,熟絡地與年輕男子打招呼,之后就坐在店里拿起手機玩游戲。
離該店不遠的另一家手機店也能租手機,價格區別不大。兩名路過的學生告訴記者,同學們都知道這幾家店有手機出租,但押金太貴,“不是每個人都租得起”。
在市區新華路某學校門口,記者看到附近開著兩家手機店,不時有學生走進店內。一學生介紹,店里都有出租手機的業務。
記者還發現,有部分出租手機的店家不需要學生提供押金,這些店家更受學生歡迎,特別是奶茶店,學生們就更喜歡了。“點一杯奶茶,給5元租金就能坐著玩一天,不用怕把手機帶回家被家長發現。”市區某中學的一名同學說。
網店也在出租手機 生意好的每月300單
一名學生告訴記者,除了校門口的手機店和奶茶店等,還可以從網上租手機,有些網店不需要支付押金,租金和實體店里差別不大。
記者在某知名電商平臺上輸入“租手機”進行搜索,彈出了幾十頁的出租手機、電腦、ipad等數碼產品的商品鏈接,店鋪所在地集中在廣州、上海和北京,成交量高的店鋪,每個月可以租出300部左右的手機。
一家網店的老板稱,自己店里有蘋果全系列的手機,不同型號的押金也不同。最新的iPhoneX押金需要6000元,iphone7押金需2200元,每周的租金為300元。如果覺得蘋果手機押金和租金高,還可以選擇華為P9,押金只需1000元。另外,租手機不需要提供相關證件,只要付完租金和押金,就會使用快遞到付的方式郵寄手機。老板表示只要支付押金就可以租,并且保證路上絕對安全。
在另外一家網店,記者發現顧客租手機可以選擇不支付押金,但需看芝麻信用,并提供有效身份證件。客服稱,店內有多個出租套餐,最便宜的每天租金15元,最貴的每天25元,顧客可以根據需求選擇機型,看是要打游戲還是緊急租用。
不過記者也發現,一些出租手機的網店服務并不令人滿意,甚至遭到網友吐槽。一名網友說,租之前詢問客服各種問題時,客服很熱情,可等到要退押金時,客服卻遲遲不回話,足足催了一個星期,一天要催好幾次,才拿到押金。
“有一次租到的手機內存很小,還會自動關機,根本玩不了游戲。充電也充不進去,白白浪費了好幾天的租金。”市區一所中學的一名學生說,網上租手機要看運氣,不如在校門口租方便,發現問題可以及時更換。
也有網店出租手機,租價與實體店相差不大。
建議整治學校周邊 商店出租手機業務
記者從多個部門了解到,學校周邊商店出租手機并未違反相關法律法規,但是學生可能因為租借手機而影響學習,不少市民建議,應該對該情況進行專項整治。
網友“小然”說:“驚呆了,居然還有這種操作,商家為了賺錢,真的是沒有原則底線了,為了下一代,堅決打擊查處!”
網友“慕之言”說:“我記得小時候學校旁邊就有黑網吧,那時候很多同學去玩紅警、CS、天龍八部,和現在出租手機其實是一個套路。后來,黑網吧被取締了,從長遠來看,取締消防不過關的黑網吧絕對是一件好事。希望學校、家長、政府積極配合,聯合互通進行管控,宜疏不宜堵,給孩子們創造良好的生活學習環境。”
市民王先生認為:“應該由政府、社會、學校、家長共同進行整治和管控。租手機可能會害了學生,我們要提高警惕,嚴厲打擊。孩子的意志力薄弱,對世界認知不完整,需要我們多方力量共同引導。”
網友“玩物喪志”表示,家長可以適度帶孩子參加其他休閑娛樂活動,比如看看書、做做運動等,通過豐富的天文地理知識和孩子們天生對未知世界的好奇,讓孩子的價值觀不再局限于小小的屏幕。“家長應該適當引導,讓孩子適量地玩,同時還應該注意豐富孩子課余生活,調節好學習與玩之間的關系,類似手機網吧之類的存在是打不死的,可能會出現越來越多的花樣。”
泉州多學校禁止 智能手機進校園
近日,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于做好預防中小學生沉迷網絡教育引導工作的緊急通知》(以下稱為“《通知》”),其中指出,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組織中小學校迅速開展一次全面排查,了解掌握中小學生使用網絡基本情況,重點排查學生沉迷游戲等問題。要研究制定預防學生沉迷網絡工作制度,將預防沉迷網絡工作責任落實到每個管理環節,加強午間、課后等時段管理,規范學生使用手機。
記者了解到,目前泉州市教育局并未出臺關于學生使用手機的相關政策,市區多所中小學都有關于智能手機不能帶進校園的規定。
據了解,泉州一中、泉州七中、培元中學、泉州師院附屬小學、泉州市第三實驗小學等多所學校早已針對學生帶智能手機進校園情況出臺了相關的規定。一旦發現攜帶智能手機入校,就會由老師代為保管,再讓家長來學校領回。
泉州七中政教處副主任林明展表示,上課期間,學校是禁止學生帶智能手機進校園的,但假期里不讓學生使用手機也不現實。他認為,關鍵在于如何控制孩子玩手機的“度”,家長的監督尤為重要。
《通知》還指出,學校應幫助家長提高自身網絡素養,掌握沉迷網絡早期識別和干預的知識。要提醒家長加強與孩子的溝通交流,特別要安排好孩子放學后和節假日生活,引導孩子綠色上網,及時發現、制止和矯正孩子網絡游戲沉迷和不當消費行為。(記者 李菁 傅恒 實習生 李政)
家長應強化監督責任 帶孩子擺脫“手機控制”
泉州市第三醫院主任醫師柯東龍表示,家長和老師應該對孩子進行引導,讓孩子明白手機和電腦等玩游戲的載體只是工具,并不是其生活中的伙伴。沉迷于手機的孩子,可能為尋求刺激,也可能是為了逃避現實壓力,如不能脫離手機的“控制”,很可能造成交際能力的進一步退化。老師和家長可以通過培養孩子更多興趣愛好,多帶孩子參加有趣的集體活動等方式,讓孩子不再沉迷手機。另外,柯東龍還表示,孩子使用手機也不能完全杜絕,而是要讓孩子健康地玩手機,成為課余生活的調劑品。
近日,教育部辦公廳還發布了《致全國中小學生家長的一封信》,倡導全體家長,恪盡父母責任,力行“五要”,與學校共筑防范之堤。“五要”包括:一要善引導,重監督;二要重表率,立榜樣;三要常陪伴,增親情;四要導心理,促健康;五要多配合,常溝通。
家長須強化監護職責,重視網癮危害,帶孩子讀一些有益的書;營造和美家庭,增加親子互動,節假日時多帶孩子參加一些有趣的活動;關注孩子的情緒,調節孩子的心理;主動配合學校,常通報情況,多交換信息,早發現苗頭,防患于未然。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肖厝口岸首次進口紅土鎳礦2025-04-27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