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9月29日訊 “如果你在海上迷了路,如何正確找到方向……”上周六上午9點30分,40名海都小記者走進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聽老師講古代航海技術的探索與發現,明白了指南針在航海途中的重要性,并親自動手做了指南針掛飾。
隨后,海都小記者還親密接觸了蒙古族服飾,感受到蒙古族服飾的雍容華貴和工藝的繁復,并在老師的介紹下,學習蒙古族不同部落的習俗與文化。
小記者參觀蒙古族服飾
一次有趣的活動
泉州晉光小學四年四班傅仰渠
清晨,小鳥在窗戶外歌唱,馬路上的參天大樹揮舞著碧綠的枝條。汽車在車水馬龍的公路上發生出喧囂的喇叭聲。陽光透過窗戶照射了進來,我在朦朧之中睜開惺忪的睡眼,開始了今天的行程。
我們來到了蒙古族服飾的展廳,啊!我驚呆了。蒙古族的衣服顯得華麗,七彩斑斕的花紋看得我眼花繚亂:有牡丹、有鳳凰、有龍、有荷花、有蓮花……都顯得栩栩如生。我情不自禁地觸摸了一下,那柔軟的質感讓我深深折服。
今天,我算是見到了最漂亮的服飾——蒙古族服飾,它讓我眼界大開,并深深地記在腦海之中。不枉此行!
嘆為觀止的服裝盛宴
海濱小學六年二班王旌典
在泉州海交館有一個蒙古族服飾展廳,里面有許許多多漂亮的蒙古族不同部落的服裝。今天我們小記者來到這里,共同參觀了這里的民族服裝展示。
“哇,真漂亮啊!”我不由地喊了一聲。因為這里的服飾一件比一件精美,各式各樣的蒙古族帽子上嵌著一顆顆瑪瑙、綠松石、珊瑚。真是精美絕倫啊!讓我們不禁感嘆能工巧匠們的心靈手巧。
巍巍中華五千年歷史文明,各民族的服飾風采各異。蒙古族服飾體現了蒙古族人民豪放的性格及他們對生活的熱愛。這些飽經滄桑的蒙古族服飾在這個時代仍經久不衰,不得不令人嘆為觀止。
成功的要道
通政中心小學三年五班湯子熙
今天,作為海都小記者的我,走進泉州海交館參加小記者活動。
一走進展廳,呈現在我面前的是一件有著濃厚草原風味的蒙古族傳統長袍,它的身端肥大,袖子很長,下擺不開衩。這是一件大紅色的長袍,它鑲著金黃色的衣領、衣襟和袖口,搭配著白色的扣子和寶藍色的小鉆石,還繡著各種各樣的花兒。衣服上一針一線的手工活兒做得極其的精致,是現代的布料印刷術所不能及的。在燈光的照耀下,整件長袍顯得那么的艷麗多彩,漂亮極了。
參觀完蒙古族服飾,在驚嘆那繁復的工藝之中,我明白了一點,做事情要細心,持之以恒,才能到達成功的彼岸。
漂亮的指南針項鏈
豐澤二實小六年一班陳詣萌
指導老師:傅秋娥
今天,我們來到了海交館,要干什么呢?對了,是制作指南針。
首先,我們參觀了蒙古族服飾展廳,里面有鑲嵌珍珠的藏袍、堅固的弓箭包、華麗的銀盤、稀奇古怪的國際象棋、都讓我大開眼界。不過,最引人注目的還是四胡,外表看起來跟二胡差不多,是清代用于宮廷樂隊演奏,主要流行于內蒙古地區。
參觀完展廳,我們又來到了學術報告廳。講臺上的黃老師生動地為我們講解了地理知識,讓我們領略了地理知識的奧妙之處。
接著,我們就開始制作指南針了,我先拿出一張藍色墊片,在兩端各穿一個小孔,然后,再把穿了珠子的長繩拴好,系緊。再接下來,我又把短繩拴在下面,操作法如同上一步驟。
最后,把黃色塑料片貼在藍色塑料片的中間,然后用四根木條給黃色塑料片圍一個框架,再把指南針粘貼在塑料片上,這樣,一個指南針掛件終于大功告成了。我真有點佩服自己了,也挺欣賞自己的作品。雖然這是我第一次自己動手制作指南針,但是經過我的努力,我嘗到了成功的喜悅。也讓我懂得了無論做什么事,只要你努力地去做,就一定能成功的!
拿著自己做好的指南針項鏈,小記者都很高興!(海都記者 黃曉燕 實習生 何艷華 林錦繡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