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須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在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今年1月,“古城1區”電瓶觀光車正式上路,在古城里走街串巷載送市民、游客,因車身藍白相間、小巧精致,被大家親切地稱為“小白”。運行至今,“小白”總客運量為65.4萬人次,切實承擔起補充古城公交線網的任務,有效服務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
“只在古城運營的‘小白’,其車型及‘塊狀’營運模式在省內為首創,目前已吸引省內部分城市前來取經了。”市公交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
今年7月1日起,西街東段實行分時段交通管制,途經西街的4條公交線路不走西街了,而是由“小白”來替代。“這種車速度不快、穩妥,招手即停,方便老年人出行。”家住市區象峰巷的王奶奶豎起大拇指說,“司機態度好,會照顧我們老人家,等我們坐穩了才開走。”來自杭州的游客陳瑞興說,乘坐“小白”,慢慢品味著泉州古城的歷史文化,感受古城居民的“原生態”生活,很是愜意。
“這邊可以停嗎?”“可以啊,注意腳下安全。”這是近日記者乘坐“小白”時聽到的溫馨對話,同車的多位市民也表示,“小白”司機的態度都不錯。據了解,“古城1區”的司機大部分為泉州本地人,因為他們更熟悉古城路線,也能用閩南話與乘客交流,而且正式上崗前要接受相應培訓。“能為市民帶來方便,他們開心,我們也很開心。”司機陳行典說,有些游客會讓他幫忙介紹泉州景點、習俗,他也樂此不疲。
目前,服務古城的“小白”共有28輛,主要行駛區域為“北清路以南、涂門街和新門街以北、溫陵路以西,約6平方公里范圍內的小街巷”,全程一票制2元/人,實行不定線、不定點、招手即停。“‘小白’身型小,進巷子方便,還很環保,充滿一次電可行駛100公里左右。”陳行典說,支付方式也方便,除了投幣、刷卡(公交卡、“小黃人”租賃卡)外,還可使用微信支付。“現在還開通預約服務,可制定個性化路線,實現門對門接駁乘客。”他說。
“為響應黨的十九大號召,讓市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下個月,泉州市還將投入100輛‘小白’,方便大家出行,在古城的運營范圍也將有所擴大。”市公交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本報記者吳麗嬌通訊員黃藝榮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