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8月11日,美國管理學會(AOM)第73屆年會在美國佛羅里達州中部的奧蘭多市正式開啟。這是世界最頂級的學術峰會,有最頂級的管理專家,探討影響世界的前沿話題。本屆大會,邀請了唯一一位中國企業家、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張瑞敏作管理模式創新的主題演講。
2013年美國管理學年會主席陳明哲說:“考慮到這是一場管理學術界的盛會,之前,鮮有企業家獲邀請發表主題演講,即使有,也是小范圍的。”為什么邀請海爾、邀請張瑞敏?陳明哲的考慮是:“本次大會要做的事就是追求典范的力量,海爾無疑是商業模式創新與變革的鮮明代表。”他們安排張瑞敏在本次大會最大的會議廳演講,超過350名嘉賓到場。據陳明哲教授所知,這是當天舉行的演講中參與人數最多的一場。
本屆年會的主題是“質疑中的資本主義”。質疑當下,創新未來是大會希望達到的目的。作為身處傳統制造業的海爾,8年前便開始質疑自己的發展模式,并探索出了“人單合一雙贏”這一創新模式。張瑞敏此次演講的主題就是“海爾在互聯網時代的模式創新探索與追求”。這一模式是根據時勢變化做出的,互聯網時代,信息不對稱的主動權轉移到用戶手中,用戶的需求決定著企業的生存發展。海爾提出“人單合一雙贏”模式,本質是讓員工與用戶相連,在為用戶創造價值的過程中實現自身價值,以此驅動每個員工迅速反應、主動創新去滿足用戶需求。張瑞敏總結自己30多年的管理經驗,就是9個字:“企業即人,管理即借力”。他說,人單合一雙贏模式就是要讓每個人成為自己的CEO。
“讓每個人成為自己的CEO”,是管理大師德魯克的至理名言,也是張瑞敏帶領海爾進行創新變革的終極目標。哈佛商學院常務副院長潘夏琳說,這句話是質疑中的資本主義要解決所有難題的一劑最好的良藥,而海爾正是把它當作自己的座右銘。
事實上,張瑞敏的質疑與思考已經遠遠超出了企業本身。美國企業史學家錢德勒把現代工業資本主義的原動力歸結為規模和范圍,也就是說企業只要把規模做到最大、把范圍做到最廣,別人就很難與之競爭。但張瑞敏認為在今天的信息技術時代,原動力是平臺。在開放的平臺上,資源可以非常快地聚散,非常快地完成價值創造。目前網絡化戰略下的海爾也正在從大型企業向平臺型企業轉型。
這一點,在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教授艾恩·麥克米蘭看來,正是在為問題中的資本主義尋找路標,“張瑞敏給出的答案是做‘開放性競爭的贏家’”。艾恩·麥克米蘭教授說,“海爾模式創新的成功源于開放,通過發揮每個人作為接口的力量,聚散全球一流資源為用戶需求而創新。事實上,當今商業世界中,很多人無法正視甚至否認開放性競爭的存在,但在互聯網時代,這的確是企業制勝的關鍵。一切從開放出發,張瑞敏先生告訴我們這一點對于任何國家的企業都適用。”
美國密歇根大學羅斯商學院商業管理學教授詹姆斯·沃爾什認為,海爾在企業戰略高度上完成了“由內向外”到“由外向內”的轉變。“通常,企業家的思維方式會從自身出發,根據自己現有的核心能力來思考競爭策略。這是典型的‘由內向外’的思維模式,也就是張瑞敏先生說的‘以企業為中心’。但‘人單合一雙贏’模式超越了海爾過往的核心能力、產品和服務本身,從互聯網時代用戶需求的動態變化與滿足出發,即‘從外向內’倒逼組織內部的溝通、協同與網絡連接能力,這是真正的‘以用戶為中心’”。在沃爾什教授看來,海爾從制造型企業向互聯網時代的服務型企業的轉型是不可思議的,特別是在自己曾經非常成功的情況下進行如此顛覆性的變革。這主要歸功于張瑞敏超前的戰略思考:即從打造企業內部靜態的單一能力,到構建外部動態變化的企業生態系統,成為具有動態競爭能力的平臺型企業。
在這個純學術的會議上,專家學者們發掘到了海爾“人單合一雙贏”模式創新的學術價值。當然,它的學術價值建立在實踐價值基礎上,“無論你處于什么產業,處于何種發展階段,海爾在互聯網時代的創新探索都值得學習借鑒,這也是張首席的演講如此受歡迎的原因。”本屆AOM年會主席陳明哲說。作為一個華裔,他為中國企業家能夠在世界頂級平臺上展示中國的管理模式而感到自豪。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珍稀 “訪客” 西黃鹡鸰現身 泉州鳥類家族2025-04-11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