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竿和繩索架拉著漁網,網目緊密而細小,小魚小蝦都難逃;漁網連著排,綿延幾公里長……”近日,惠安縣凈峰鎮周先生致電熱線報料說,惠安惠女灣一帶的海灘上,有人架起“絕戶網”,網盡大小魚蝦。而“絕戶網”是國家明令禁止布設的。
13日,記者趕到周先生反映的惠女灣一帶,走訪現場情況。
現場 “絕戶網”網目僅約1厘米
周先生所說的架設“絕戶網”的位置,在惠女灣凈峰鎮赤土尾村至墩南村一帶的海邊。
當日上午9點多,記者趕到海邊時,海水正慢慢上漲。從赤土尾村不遠的海堤下去幾十米,海邊上就布設有漁網了。這些漁網用竹竿架起來,竹竿扦插在沙灘上,前后則用繩索固定釘在沙灘上。漁網沿著竹竿一字排開,漁網高度1.5米左右。
退潮后,惠女灣海邊出現“絕戶網”。
細看之下,這些漁網網目很細小,大多只有1厘米左右,有的間距更細小。往北邊的墩中、墩南村方向的沙灘上,也陸陸續續有這樣的漁網,網目同樣也非常小。其中有一片漁網,估計有1公里長。
這些漁網有的幾乎連成一片,有的稍有間隔,是一個人所設,還是不同人所設,不得而知。記者從堤上經過的附近幾名村民處了解到,這些漁網都是本地漁民所設的,用于漲退潮時捕魚之用。
村民 此處“絕戶網”非首次出現
自稱早年曾經打過魚的村民康先生說,以前也有漁民出海時用這樣的漁網捕魚,不過現在都被禁止了。“有人可能就在海邊架設‘絕戶網’吧。”康先生說,大魚很少會隨漲潮靠近岸邊,這種捕魚方式魚獲不會太大。
康先生告訴記者,這種漁網網目極小,入水后還會越沉越深,形成直線,像掃帚一樣,漲退潮時跟著海水來的魚都不能幸免,一些拇指大小的小魚都捕得著,所以人們形象地把這種漁網稱為“絕戶網”。
2016年6月,惠安曾有人在網上反映類似的情況,布設的“絕戶網”的位置同樣在惠女灣。網友還發出照片和視頻,照片和視頻里,有穿當地服飾的婦女和男子,在收獲“絕戶網”上的魚獲,而這些魚獲,都是塊頭很小的魚類。
部門 責令布設者自行拆除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等法規,農業部頒布的《關于實施海洋捕撈準用漁具和過渡漁具最小網目尺寸制度的通告》,規定從2014年6月1日起實施海洋捕撈準用漁具和過渡漁具最小網目尺寸制度,同時通告了《海洋捕撈準用漁具最小網目(或網囊)尺寸相關標準》。
根據這個規定,我市所在的海區圍網類和雜漁具,其最小網目(或網囊)尺寸均不得小于35毫米(即3.5厘米)。
當日,記者將走訪和群眾發現的情況通報給惠安縣海洋與漁業局執法大隊。該大隊莊大隊長告訴記者,這種漁網主要用于漲潮退潮時捕撈,會將海里的大魚小魚一網打盡,長期使用這種漁網捕撈,對漁業資源的破壞性極大。
莊大隊長介紹,去年他們接到有人布設這種漁網的舉報后,聯系當地鎮政府、邊防所展開聯合行動,剪斷毀除這類漁網。今年,他們擬聯合各部門到各村發布通告,責令布設者自行拆除“絕戶網”,如果不自行拆除的,將依法采取強制措施予以搗毀,同時追究布設者的責任。(記者廖培煌 通訊員鄧志勇 文/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安溪鐵觀音春茶進入采制黃金期2025-04-29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