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下梧桐樹,引來金鳳凰。今年以來,惠安縣認真貫徹落實省委“三提三效”和市委“強產業、興城市”雙輪驅動部署要求,深入實施“三個主題年”,全力加快工業(產業)園區標準化建設專項行動,為惠安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能。
筑好巢 引鳳來
金秋時節,正是項目建設大干快上的黃金時節。近日,在惠芯人工智能智造產業園項目建設現場,各類大型機械轟鳴,工人們正在澆筑、搭設梁板,一派忙碌景象。
惠芯人工智能智造產業園項目現場(鄭詩怡 攝)
“項目一期1、4號樓正進行梁板、模板和鋼筋制作安裝等工序,2、3、6、7、8號廠房已主體封頂,項目整體按計劃推進,預計年底建成。項目二期土地證已辦理,初步設計方案已完成。”據該項目負責人介紹,項目按照“產城人融合”的發展理念持續加快建設,全力打造惠安高科技新興產業工業走廊,今年將完成50萬平方米高標準廠房和166畝人才配套公園的建設。截至目前,共有37家企業有意向入駐,有10家達成初步協議。
作為全市園區標準化建設試點項目之一,惠芯人工智能智造產業園項目,是惠安縣園區標準化建設的一個縮影。
據了解,為扎實推進工業(產業)園區標準化建設,惠安縣以納入自然資源部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試點縣為契機,出臺《推進工業企業用地提質增效實施辦法》等政策措施,推進低效用地“騰籠換鳥”。截至目前,累計新征土地約1.22萬畝,盤活工業園區閑置低效用地2410畝,低效廠房62萬多平方米,獲批成片開發方案22個,規劃用地面積6700多畝。
同時,通過產業基金、專項債、融資貸款等組合方式落實建設資金,比如,惠芯人工智能智造產業園項目總投資28億元,計劃使用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資金5.3億元,已發行5億元,其他為企業自籌、財政支持、融資貸款等,幫助項目建設拓寬融資渠道、破解資金瓶頸。
強載體 促集聚
塔吊高聳入云,施工車輛來回穿梭,工人有序作業……日前,筆者了解到,惠安縣中國校園服飾產業智能化生產基地項目一期工程進展順利,部分廠房已完成基礎打樁,預計今年第四季度完成部分廠房封頂裝修并投入使用。
校服產業智能化生產基地項目現場(鄭詩怡 攝)
該項目建成后,預計可吸引超過40家校服生產企業入駐,實現每年200萬套校服的生產能力,提供約1200個就業崗位,將進一步推動惠安校服產業集聚化、規模化發展,助力將該縣打造成為全國重要的校園服飾生產基地、全國校園服飾面輔料采購交易中心、全國校園服飾信息中心之一。
而在另一個園區標準化建設項目——中國物流產業園項目建設現場,同樣一派忙碌景象。該項目依托興泉鐵路樞紐站、福建首個高速鐵路貨運站黃塘站、惠黃公路等便捷的交通體系。項目建成后,將進一步發揮斗尾港等交通區位優勢,為惠安縣電商產業、輕加工業以及校服企業的倉儲、配送等提供優質物流服務,為惠安企業降本增效、提升競爭力創造條件。
泰獅物流產業園項目現場(鄭詩怡 攝)
據了解,惠安在高標準規劃“一區七園”的基礎上,通過實施“1+9”園區項目推動,集中力量抓好園區標準化建設,目前全縣已有園區標準化項目19個。其中,惠芯人工智能智造產業園以慧芯激光項目為龍頭,致力于打造具備一定規模的高新技術產業集群,鑄強通訊電子、消費電子、激光產業等產業鏈條。
新能源產業園,目前已有祝融科技、易動力新能源、中博消防科技項目等5個項目入駐,企業產業類型包括半自動方形模組、運動品牌智能道具和地產品牌智能安全消防設備、高端數控裝備制造、脆硬新材料等。
綠谷臺商智能裝備產業園,規劃總投資15億元,占地500畝,力爭打造成為現代化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雕藝循環經濟產業園,規劃總投資20億元,占地1200多畝,致力打造成為石雕環保型示范園區……
一個個標準化園區的建設,讓惠安的產業結構更加優化,發展的動能更為強勁。比如,緊貼慧芯激光龍頭項目重點引進集成電路半導體、人工智能產業鏈項目,積極培育高新產業;立足石雕、建筑、校服等傳統優勢產業,規劃標準園區,為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提供發展載體;立足興泉鐵路黃塘站、斗尾港等獨有區位優勢,謀劃布局中國物流、泰獅物流、普洛斯物流等多個物流產業園區標準化項目。這些項目的落地,為惠安產業發展注入新生力量,提升了發展的質量和水平。
機制新 服務優
易動力項目從洽談到落地用時僅1個月,慧芯激光項目從土地報批到建設用時2個月……這些項目再次刷新了提效能、優服務、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的“惠安速度”。
惠安創新采用“國有企業+民營企業”混合所有制模式,加快項目建設,通過建立縣領導掛鉤聯系工作機制,抽調精干力量集中辦公等方式,為工業園區標準化涉及的審批程序開辟“綠色通道”,實行告知承諾制、并聯審查制和預先招標制,做到“特事特辦、急事急辦”。
代辦員為企業提供幫辦服務
“我們成立了幫辦代辦小分隊,主動靠前服務,通過‘模擬審批’,實現‘拿地即開工’。在項目建設方面,堅持‘集中攻堅+常態長效’協調聯動機制,推動項目建設再提速、再突破。在企業服務方面,主動到企業中去,虛心發出‘六問’,問生產、問供應、問資金、問政策、問需求、問發展,對企業反映的堵點難點問題,建立臺賬、閉環落實,今年以來累計協調解決問題178個,讓企業更有‘感’。”惠安經濟開發區相關負責人表示。
不僅如此,惠安還加快縣域內園區的整合提升步伐,在理順機制方面,按照“直管區+統籌區”模式和“成熟一個、整合一個”原則,排出“時間表”“路線圖”,推動工作落實。目前,城南園和惠東園現已完成整合,城北園、雕藝園、綠谷園、惠西園、漁港經濟區正在整合,年底前將納入經開區統一管理。此外,原分屬兩個省級工業園區的國有企業已經完成整合,成立惠安經濟開發區園區建設發展有限公司,搭建“管委會+公司”的運營模式,推動園區向“投資+建設+運營”市場化的業務組合轉變。
下階段,惠安還將集中時間集中力量全速攻堅標準化園區建設,確保試點項目年底基本建成,圍繞“8+4”產業發展方向招商引資,力爭全年實現新簽約項目180個、總投資超千億元。堅持一線工作法,優化提升審批效率,提供全流程“媽媽式”服務,致力打造一批高能級的標準化園區,賦能產業高質量發展。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安溪鐵觀音春茶進入采制黃金期2025-04-29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