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素與城市發展的脈動同頻共振。十年來,惠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闊步前進,公路、鐵路、水路暢聯水平高度提升,立體交通網絡體系不斷完善,“人民滿意交通”建設取得可喜成績。
輞紫公路沿線(吳細妹 攝)
公路:建管護運 惠民利民
“晴天揚灰路,雨天水泥路。每次走這條路,我們心里都堵得慌!”螺城鎮梅山村集百家自然村的村民告訴記者,他們村不久前還是整個行政村中唯一一個沒有水泥路直通中心區域的村莊,“想去村委會辦點事,甚至要繞道半個惠安縣城。”
但“堵心路”的歷史僅用四個月時間就徹底改寫了。“經村集體研究討論,決定實施該道路硬化工程。今年5月開始做前期工作,7月底完成水泥路面、排水溝和擋土墻建設。8月底,道路已完工驗收并實現通車使用。”村委會負責人表示。
“堵心路”變“舒心路”,十年來,這樣的故事遍布全縣各個鎮村。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建設“四好農村路”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圍繞“四好農村路”省級示范縣創建目標,惠安全力推動農村公路“建、管、護、運”協調發展。
在建設上,探索實施交通“1+5”工程,即“交通+產業聚集”“交通+村居環境”“交通+片區更新”“交通+文旅融合”“交通+運輸服務”,實現修一條公路、造一片風景、帶一片發展、富一方百姓,受到交通運輸部總工徐亞華批示肯定。
城西大道(黃勇專 攝)
在管理上,打造“縣有路政員、鄉有專管員、村有村路長”的路產路權保護隊伍,啟用PDA執法、配備車載智能設備、打造監測和指揮中心,積極推進三個公路治超科技點建設。
在養護上,作為首個省級試點,開展公路資產以及病害數據自動化采集試點工作,探索采用新技術評定路況的檢測方式,實現農村公路路網數據的精準性測繪,全縣農村公路路面自動化檢測里程達724公里,基本實現全覆蓋,檢測優良中路率為96.06%。
在運營上,全面實現城鄉公交一體化,開通公交線路47條,公交線路覆蓋全縣12個鎮和3個工業園區,建成“縣樞紐、鎮中轉、村村通”區域公交運行網絡,并在全省率先實施60周歲以上老年人免費乘車、免收空調費等優惠措施。
高速公路夜景(林春平 攝)
地為琵琶路為弦。這些年來,惠安縣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形成了“七縱六橫一環”的路網布局,實現了境內所有鄉鎮10分鐘內上高速,取得了鄉鎮通二級及以上公路率、建制村通硬化公路率、農村公路列養率、交通安全設施設置率、農村公路路面自動化檢測率、具備條件的建制村通客車率、縣域客運公交化率“7個100%”的成績,人民群眾出行更加便捷,獲得感和滿意度不斷提升。
“國道324改線工程加快推進,這是惠安交通領域的又一大重點項目,改線后,將分流大部分過境車輛,有效緩解我縣城區交通壓力,對拉大城市骨架、帶動沿線發展等具有重大意義。”縣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鐵路:客貨并舉 未來可期
在福廈高鐵惠安段重點工程——跨斗尾疏港高速特大橋施工現場,工人們正在緊張作業,現場一派繁忙景象。目前,福廈高鐵惠安段主體工程、鋪軌已全部完工,項目整體進入收尾階段。
福廈高鐵惠安段重點工程——跨漳泉肖鐵路特大橋(朱宏濤 攝)
回想2015年2月4日,惠安動車站正式投用的那天,在站臺上目視著動車緩緩進站的第一批乘客里,有人激動地發出“動車開到家門口”的感嘆,標志著惠安人從此告別無鐵路時代。
而今,福廈高鐵惠安段的建設進一步加深了惠安人與高鐵的情緣。據了解,福廈鐵路是國內首條跨海高鐵,設計時速350千米/小時,按國家Ⅰ級雙線客運專線鐵路標準設計。其中,惠安段全長21.83千米,途經輞川、涂寨、螺陽等3個鎮。項目建成后,將為推動沿線新型城鎮化建設、產業升級、城鄉一體化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鐵路客運還未“滿載”,鐵路貨運也將“上軌”。近日,據了解,興泉鐵路黃塘貨運站連接線工程主線已基本完工,正在進行輔道施工,預計9月底完工通車。
據介紹,興泉鐵路在泉州市境內設有德化、永春、安溪東、南安北、泉州、黃塘站6個站,其中黃塘貨運站是興泉鐵路全線最大的貨運樞紐站。建成后,具備鐵路物流、貨物倉儲等功能的黃塘站將成為泉州地區主要的貨物運輸集散地。
不僅如此,作為泉州市“中歐班列”的橋頭堡,黃塘站將實現“海絲”與“陸絲”無縫對接,惠安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貿往來將更加緊密,為推動惠安開放型經濟邁向更高層次賦能添勢。
抓住新機遇,做好物流“大文章”。
謀劃黃塘物流園區,打造集疏運和倉儲、加工物流服務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綜合型物流園區。同時配套引進中國物流泉州物流園區、普洛斯物流園區等多個項目,輻射帶動周邊物流園區發展,形成“一心二軸三組團”的功能結構。
依托縣屬國企搭建途啦網絡貨運平臺,運用“互聯網+物流”等技術構建車貨需求智能匹配平臺,將貨主、運力、安全管理、運營、能源消費等公路貨運全鏈條有機整合,讓公路貨運更安全、更高效、更低成本。平臺運營以來簽約企業17家、簽約額超1.2億元。
編制全縣物流網絡規劃,構建囊括縣級中心、鎮級服務站、村級物流點的農村物流服務體系,補齊農村寄遞物流服務短板。同時,對發展農村電商、建設鎮村物流服務體系給予政策支持和資金補助。目前,全縣共有15家快遞物流服務公司、6個縣級物流中心、113個鎮級農村物流服務站、225個村級農村物流服務點,基本實現全覆蓋。
水路:向海圖強 重振航運
“惠安以前是航運強縣,航運船只集中在東園鎮那一帶,但臺商投資區從惠安劃分出去后,縣域內只剩一家企業有貨船,航運強縣一下子變成航運弱縣。為了重振航運業,我們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縣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2018年,惠安相繼頒布出臺了《惠安縣進一步促進水路運輸業發展實施意見》《惠安縣促進水路運輸業發展獎勵資金管理辦法》等鼓勵航運業發展的系列優惠政策。優惠扶持力度為當時全市最大,力爭吸引龍頭航運企業入駐惠安,增強惠安航運業硬實力,提升航運業發展水平,再創航運強縣。
在政策的影響下,2018年以來共引進水運企業4家、船舶11艘、載重量132387噸,總運力翻倍,水運周轉量自2019年起連續三年名列全市第一。
崇武港關澳漁港(汪洪波 攝)
在完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硬實力”的同時,惠安通過深化交通執法改革提升交通治理“軟實力”。如惠安縣交通運輸綜合執法大隊以“四基四化”建設為抓手,著力打造一支富有戰斗力、親和力的交通執法隊伍。
推進基層執法隊伍職業化建設。將原公路、稽征、運管的執法人員進行整合,統一標識、統一服裝、統一證件、統一辦公場所。
推進基層執法單位標準化建設。2017年以來共投入360余萬元,用于執法大隊機關及下屬各中隊辦公場所標準化建設。2018年惠安縣交通執法大隊被評為省級“執法規范化建設優秀單位”。
推進基礎管理制度規范化。梳理工作制度和行政執法依據,并匯編成冊。探索形成“案件調查-案件審核-案件處理”模式,力求辦案與處罰過程全透明全公開,提升案件處理效率和準確率。
推進基層執法工作信息化。建設交通執法監控中心,實現縣內營運車輛和執法車輛運行軌跡全回溯。采購執法科技裝備,打造新時代科技執法隊伍,建立行政執法全過程記錄回溯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