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來,惠安縣以推進社會治理精細化為目標,以群眾自我服務、自我管理為核心,全面推進積分制管理,夯實積分制管理保障體系,打造具有村情特色的社會治理工作機制。
規范陣地建設,打好“準備仗”。堅持以村級黨組織建設為引領,打造村級善治的多元主體,強化縣鎮村三級聯動,成立積分制工作專班和評議小組,形成了村委會領導、村民協同、公眾參與的工作格局,從而保障積分制的有效落實。突出以點帶面、試點先行,將螺陽鎮尾透村等42個村打造成鄉村治理積分制試點村,通過入戶宣傳、發放宣傳冊、微信群、朋友圈轉發等“線上+線下”宣傳方式,增強村民對積分制的支持和了解,根據積分排名情況定期評選一定數量的“先進戶”“文明戶”,累計評選136戶,并公開進行表彰。
部分試點村開展積分兌換活動
完善激勵要素,打好“主動仗”。制定《鄉村治理積分制工作方案》,明確積分評定的加減分標準,落實縣鎮配套資金84萬元。在積分評定上,實行分數加減結合原則,通過建立積分制“紅黑榜”,對正面典型進行宣傳表彰和積分加分,對反面典型予以通報曝光和積分減分。其中,東嶺鎮許山頭村注重健全建立鄉村治理積分制度,建立矛盾糾紛、公共安全隱患、重點人員3本工作臺賬和聯系走訪、信息反饋、目標管理、考核獎勵4項制度,引導鄉賢、企業家等主動參與積分制事務,在移風易俗、化解矛盾和政策宣傳上取得顯著成效;涂寨鎮各試點村以群眾密切關注的人居環境入手,加大積分分值比例,對積極參與美麗庭院創建活動的群眾上報鎮婦聯、振興辦等進行典型案例推薦,對拒不配合村內環境衛生整治的村民進行“黑榜”教育,促進農村人居環境衛生整體有效提升。
部分試點村積分制獎品兌換處
提升兌換亮度,打好“保衛仗”。著力激發村民參與熱情,在黨建+鄰里中心、商超等設置積分驛站,制度流程上墻,同時設立積分兌換獎品展示柜,通過量化考核、審核、公開公示等方式,實現“一月一評、一戶一檔”,村民可到各村指定處體驗憑積分兌換禮品的福利,目前已累計兌換51萬元。完善村規民約、黨務公開、村務公開等制度,健全黨組織領導下的社會參與機制,發揮網格化作用,廣泛發動群眾參與鄉村治理監督體系。例如,東嶺鎮湖埭頭村積極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按照“就近、就熟”原則,將轄區黨員納入網格內,每個網格由2-3名黨員負責,在全村8個網格實現村民全覆蓋的基礎上,由黨員帶動各自網格村民積極參與鄉村治理,獲得積分后可參與評選網格積分排名。(惠安鄉村振興辦 供稿/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