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惠安文旅做足做活“惠女、非遺、古城”文章,一筆一劃書寫文化創新驅動旅游內生動力、旅游催發鄉村振興的文旅融合新篇章,激蕩起“風情惠安”“惠民惠安”雙槳齊飛的秀美漣漪。文旅盛事輪番來襲:展開了喚醒崇武古城新顏的動態圖,辦成了惠安縣第三屆運動會、惠安縣新春音樂會、“螺陽錦豐”全國村晚等一批大事,辦熱了第二屆“萬家千廚•百味惠安”地方特色美食節、非遺進景區、旅游商品設計大賽等一串喜事,辦響了惠安縣第四屆舞蹈大賽、“畫說惠安 印象崇武”美術作品邀請展、“文化進校園”等一系列品牌美事,“風情惠安”文旅IP已成為惠安靚麗底色。
醉美惠安的城市畫卷(鄧文祥 攝)
文旅賦能 點燃古城煙火
“這個圖案好美啊,是畫上去的嗎?”“這個是傳統民間藝術,叫扎染。”今年9月,崇武古城內的染絲井旁開了一家“扎染體驗館”,吸引了一大批游客駐足賞玩。原本只能匆匆一瞥的染絲井,變得熱鬧起來了。
這只是崇武古城活化的一個縮影。近幾年,惠安以崇武古城為旅游品牌龍頭產品,深挖文化內涵,豐富旅游體驗,探索建設古衛城沉浸式旅游高地,致力于引客入關訪古城,點燃古城主題游的“星星之火”。
體驗經濟時代,更加關注游客在旅游過程中的交互體驗。而古城的魅力、吸引力和旅游價值來源于其完整的歷史風貌和豐富的文化遺產。從這個意義上講,對古城進行全方位的保護,是發展文化旅游業態的前提。
“我們目前正在開展房屋征收、環境改造、管網落地等工作,給予古城風貌景觀復原保護。目前,一期143宗房屋土地征遷率達97.2%。”崇武古城保護活化工程項目指揮部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階段將對古城內各類文物古跡、傳統民居、重點地段景觀進行設計提升。
除了保持原汁原味的風貌景觀外,構建符合現代文旅生活需要的新空間,對古城的長遠發展而言確有必要。“崇武古城保護活化后,潮樂水關內,古建街巷之間,咖啡館、美食點、民宿、伴手禮店、小吃攤、書房等旅游業態將點綴其間。”崇武古城保護活化工程項目指揮部相關負責人說道。
前不久,崇武鎮入選第二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鎮、2022年福建省“全域生態旅游小鎮”。為扎實促進文旅產業提質增效,崇武鎮以海洋、民俗、雕藝等文化優勢為依托,培育了3個省級金牌旅游村,即大岞村、潮樂村、前垵村;深挖惠女文化內涵,拓展惠女風情園游覽步道、觀景亭、景觀小品,延展游客逗留體驗時空;擴容臨海餐廳、露天休閑卡座,將聽海民宿打造為惠安一張“又紅又靚”的旅游名片,并鏈接周邊特色民宿連片發展。
在文旅融合的賦能下,崇武鎮在帶動就業、促進增收、拉動消費方面的探索與時俱進,文旅消費氛圍愈加濃郁,城市旅游目的地氣質更加鮮明突出。
文旅營銷 迭升城市名氣
“有什么地方特色美食?”這是游客必定關心的問題。要說惠安的美食必吃榜,就得提一提第二屆“萬家千廚•百味惠安”地方特色美食節評選出的“惠安十二鄉味”。
螺城鎮的黃金蘿卜糕、崇武鎮的魚卷蒸冬蟹、山霞鎮的茶油豬心煲、東橋鎮的膏蟹燉土鴨湯、小岞鎮的魷魚飯……一鎮一味,口口地道。據了解,這場活動共吸引線上11.8萬人次參與網絡投票,線下銷售額達200多萬,成功打出了惠安文旅營銷的“美食牌”。
近些年,惠安主動融入“清新福建”“海絲泉州”文旅營銷大局,創新營銷思路,綜合運用多種營銷手段提高城市旅游熱度。
做深明星營銷。開展2022年“就這么惠玩”線上推介會活動,邀請明星宋祖兒為惠安文旅代言打call。視頻上線當日播放量達66.8萬,主活動畫面用抖音開屏的形式推廣,上線當天展示數達21.9萬,“#就這么惠玩”抖音話題上線瀏覽量達392.3萬。同時宣發惠安深度游“大V探惠安”系列8期視頻。
做精賽事營銷。舉辦“魅力惠安•創享青春”2021惠安文創旅游商品設計大賽,共收到來自中國、馬來西亞、意大利等全球設計團隊、企業和個人投遞的853件有效投稿作品。其中,100件優秀作品在復賽階段脫穎而出,復賽網絡投票總計超25萬票,訪問量超30萬人次。
做實視頻營銷。《風情惠安》文旅形象宣傳片通過福建電視臺旅游頻道欄目“錦繡中國”篇章刊播,充分演繹惠安女民俗風情、最美海岸、南派雕藝的特色魅力。新年潮片《惠安•序》以南音說唱的方式,結合舞蹈、戲曲等元素,以新勢國潮語言展現惠安人文風情和旅游資源。
做細媒介營銷。在中國旅游報等主流陣地開設惠安專欄,多篇幅介紹惠安經驗。構筑“惠安文旅”主營銷陣地+文博、圖書、文化、戲劇四維支撐宣傳矩陣。“惠安文旅”微信公眾號點閱量、點贊量、轉發量分別超21萬次、8萬次、6萬次。
文旅融合 助推非遺煥新
見慣了“衣短露臍”的惠安女服飾,可您見過連體過膝的惠女旗袍嗎?日前,2022年非遺手工藝品(惠安女服飾相關)征集評選活動結果揭曉,惠安民間藝人康復順以一件“惠女旗袍”斬獲了該項比賽一等獎。
惠安女服飾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今年以來,惠安深入實施《惠安女服飾保護與傳承專項資金管理規定》,投入惠安女服飾項目扶持補助資金28.8萬元,促進了惠安女民俗服飾的研發、設計、制作、銷售。
惠安文廟俯瞰(陳峻峰 攝)
據了解,包括惠安女服飾在內,惠安現有縣級及以上非遺項目名錄80項。2021年以來,新增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2個、縣級非遺代表性項目5個;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3人、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10人;市級非遺傳習所7家;評選縣級非遺傳習所31家、非遺工坊21家。加強數字化建設,建立惠安縣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成果數據庫,覆蓋可查數字資源600多條。
立體傳承,增添非遺文化動力。建設非遺展示館、雕藝博物館,并通過民辦公助等方式鼓勵非遺傳承人投資建設非遺專題展示館20多個,夯實非遺宣傳陣地。支持惠安高甲戲藝術保護傳承中心與泉州藝校合辦“高甲戲表演班”,促成惠安石雕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與廈門工藝美術學院、景德鎮陶瓷大學等合作設立院校實踐基地,加強非遺人才培養。
協調發展,彰顯非遺文化魅力。堅持把惠女、惠雕等特色非遺資源與旅游資源結合,進一步豐富旅游內容,彰顯非遺內涵。如,崇武鎮大岞村發展惠女風情游,常年開展惠安女民俗體驗、惠安女攝影采風等活動,成為國內外游客體驗惠安女服飾文化、拍攝惠安女題材的知名景點。惠安石雕市級代表性傳承人創辦的鼎立“問石”藝術館,入選“全球經典博物館”,吸引大量游客參觀游覽。(王梅馨 李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