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惠安縣經濟社會發展回眸
獲評2022年度全國綜合實力、綠色發展、科技創新、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縣市和第六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等多項國家級榮譽稱號;實現福建省雙擁模范縣七連冠,獲評福建省第四輪第二批平安縣,鄉村振興熱度指數綜合排名位列全省前十,獲評“四好農村路”省級示范縣,連續6年獲得全省項目工作綜合考評正向激勵;海峽兩岸融合發展等多項工作獲得國家部委和省市領導批示肯定30余次……一項項極具含金量的榮譽,襯托出這一年惠安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實績實效。
日月其邁,歲律更新。回首即將過去的2022年,惠安縣委縣政府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全力以赴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要求,全縣上下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積厚成勢、攻堅突破,奮力建設海絲現代化工貿港口旅游城市,以新氣象新作為不斷譜寫千億強縣再出發、勇當高質量發展主力軍的惠安新篇章。
城市面貌日新月異。鄧文祥/攝
聚焦產業“強” 打造現代化產業體系
這一年,惠安圍繞構建“1543”現代產業體系,進一步做大主導產業,升級傳統產業,培育新興產業,不斷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抓創新提質量。開展“抓創新促應用”專項行動,實施“四上”企業培育工程,新增規上工業6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29家、高新技術企業70家,省級科技小巨人企業19家,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18.86件,科技成果轉化合作項目18項,規上企業研發經費超10億元。
企業生產繁忙 鄭詩怡/攝
抓轉型擴增量。出臺“工業七條”等措施,深化“一業一策”,中化產業升級項目等12個石化產業鏈重點項目順利簽約,博純電子材料等9個項目加快建設,東峻重芳烴精餾等5個石化中下游項目建成投產;引育3家一級資質建筑企業,南王科技通過創業板IPO審核。
抓載體優服務。啟動總面積超3000畝11個工業園區標準化項目建設,建成超100萬平方米標準廠房;獲批土地成片開發方案23個、面積7000多畝,征收土地1.3萬畝,出臺低效用地試點工作“1+4”配套政策,清理盤活土地近1500畝。新推出“涌泉”行動22條措施,建成人才創享中心,引進高校畢業生598人,新認定市級以上高層次人才412人。
三維招商活動 惠安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抓招商強后勁。實施“招商引資年”“抓開放招商促項目落地”行動,首設“招商引才大使”,凝聚“鏈主”企業、“博士菁英匯”專家人才等力量;實施“對賭式”招商及招商項目全閉環管理服務,成功舉辦“基金+協會+園區”三維招商活動,累計簽約項目163個、總投資1600億元,為發展積攢強勁動能。
聚焦城市“興” 打造融合發展示范區
這一年,惠安堅持統籌城鄉、新老并重,深入開展“城鄉品質提升年”活動,實施“抓城建提品質”項目162個,持續提升城市能級和品質。
老城加速蝶變。推進惠泉、西苑等近3000畝片區更新,實施42個創城達標提升項目,改造提升老舊小區20個,建成科山公園南大門景觀工程,加快推進東湖公園和科山“雙碳”教育基地,新建改造公園綠地68.6畝,推動崇武古城活化提升,高質量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示范站36個、實踐點60個。
惠安縣新圖書館、博物館 陳峻峰/攝
新區強勢崛起。持續推動聚龍、花田等特色小鎮建設,落戶城西新區健康旅游示范基地等引爆性項目,洽談對接泉州師院附小等優質資源,華光健康管理學院建成招生,縣醫院新院加快建設,新博物館、圖書館基本建成。
鄉村加快振興。實施3個鄉村振興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9億元,4個農村自住小區加快推進,整治裸房5170棟,“綠盈鄉村”創建比例達83%,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90%,鄉村光纖實現全覆蓋,新增省級鄉村治理示范村23個,鄉村振興熱度指數綜合排名位列全省第7,獲評省鄉村振興重點工作成效激勵獎補1200萬元。
千米曲江渡槽與大蔥花海 陳劍/攝
路網更加暢達。縣道309線拓改、松村至港豐物流道路拓改、興泉鐵路黃塘貨運站連接線主體完工,新開工縣道310線拓改、惠紫路拓改等一批交通項目,獲評“四好農村路”省級示范縣、入圍全國示范縣名單。
聚焦獲得感 打造共建共享幸福城
這一年,惠安持續改善民生福祉,辦成49件為民實事,民生支出48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七成半,一項項惠民利民舉措浸潤著人心民心。
致力提供更值得期待的教育服務。實施教育發展“三年行動”,成立教育發展促進會,募集慈善資金10.1億元;第五實幼、第四實小等8個項目建成投用,新增公辦幼兒園學位2520個、中小學學位3150個,補充普惠性學位722個,改善提升75所農村校辦學條件;華光學院紫山校區、云揚航空職校、傳誠技工學校正式招生,與福建師范大學簽訂校地戰略合作協議。
惠安縣教育發展捐贈授牌大會現場 鄭詩怡/攝
致力提供優質高效的健康服務。年度安排財政性資金11.8億元投入衛生醫療事業,縣醫院新院主體封頂,建成投用縣醫院檢驗中心改造等4個項目,啟動建設縣中醫院康復大樓等11個項目;在全市率先實現基層衛生院“優質服務基層行”達標全覆蓋,縣域內就診率提升至76.3%,13項醫改重要指標排名全市第一。
致力提供更加健全的保障服務。發放就業補助、穩崗返還資金2182萬元,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率99.2%,基本醫保參保覆蓋面97.2%,發放低保金5033萬元、特困供養金816萬元、優撫對象定期撫恤補助金2820萬元。縣社會福利中心開業運營,新建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1個,新增養老床位335張。
聚焦文化“活” 打造溫馨有福精神家園
這一年,惠安深入開展多樣化、多層次、全覆蓋的“惠民惠安”群眾性文體系列活動,不斷滿足群眾對更豐富、更高品位的文化需求,一項項惠民文化活動“溫暖”著百姓生活。
文化興。持續開展近1000場、20萬余人次參與的“惠民惠安”群眾性文體系列活動,創下惠安有史以來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群眾性文體活動記錄;推出歌舞、戲曲等創新節目100多個、高甲戲《惠女頌》和木偶戲《黃繼光》獲福建省藝術節“劇目獎”二等獎;螺陽鎮錦豐“村晚”成功入選全國“村晚”示范展示活動。
精彩紛呈的群眾性文化活動 陳志宏/攝
體育火。惠安運動健兒在省運會上獲得7金9銀14銅的歷史最好成績。成功舉辦第三屆縣運動會,共設置26個大項329個小項,吸引了全縣近3700名運動員參加。
產業旺。推出“福天福地·惠民惠安”主題系列活動,全面打響“福”“獅”文化品牌;縣政府與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共建全國石雕藝術專業委員會并成功落地惠安;新增中國工藝美術大師2名、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2個、省級技能大師工作室4家,惠安石雕《同心協力》榮獲第十五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
聚焦生態“美” 打造綠色低碳宜居城市
這一年,惠安堅持綠色發展,聚力推動生態保護治理取得新突破,獲評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
守護藍天白云。實施5個大氣污染精準治理項目,PM2.5、PM10濃度連續五年“雙下降”;完成節能減碳項目10個,新增光伏發電1290萬千瓦時,空氣優良天數比例達98%。
黃塘溪 林建祥/攝
守護綠水青山。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植樹造林2736畝,啟動“藍色海灣”綜合治理,清除互花米草1929畝,實施重點水利項目9個,新建污水管網111公里,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100%。黃塘溪小流域水土保持工程進入國家創建管理示范名單,惠女水庫入選水利部紅色基因水利風景區名錄,治理水土流失1.93萬畝。
守護人居環境。累計投入13.2億元實施道路交通、水利設施、景觀提升、公園綠地等一批基礎設施“補短板”項目,推進生活垃圾中轉站統一市場化PPP管理,落實螺城鎮全域垃圾分類工作機制,建立大件垃圾處理設施收運體系。
奮進新時代,揚帆新征程。惠安將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學習把握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凝心聚力,踔厲奮發,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惠安實踐的嶄新篇章。(陳秋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