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12月29日訊(閩南網記者尤燕姿蔣曉彬)耕耘才有收獲,奮斗創造美好。
29日上午,惠安縣第十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開幕,惠安縣人民政府縣長莊稼祥做政府工作報告。
現場圖(陳揮達攝)
今年來,惠安縣全力以赴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要求,前三季度縣政府績效綜合考評位列全市第二。全年生產總值(預計,下同)1225億元、增長4.5%。位居全國百強縣第27名、福建省經濟實力“十強”。
2022年 愛拼敢贏創佳績
回首2022年,惠安縣愛拼敢贏,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績單”。莊稼祥介紹,主要是堅持做好這七方面的工作:
一是堅持平戰結合,疫情防控科學精準。認真落實國家疫情防控政策,做到既不層層加碼,也不減碼松懈,有效應對了疫情防控形勢的發展變化,有效守護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二是堅持綜合施策,經濟運行穩中向好。常態化開展“千名干部進千企”系列活動,創新惠企“紅利賬單”,出臺助企保民生促發展十條措施等一攬子政策。深入實施“項目攻堅2022”,開展“抓開放招商促項目落地”行動,累計簽約項目163個、總投資1600億元。
黃塘溪流域
三是堅持動能轉換,產業轉型提質增效。實施“四上”企業培育工程,新增規上工業60家、限上商業50家、資質建筑業32家、規上服務業15家。相繼出臺“工業七條”等政策措施、促進房地產去庫存若干措施、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獎勵措施等,崇武鎮入選全國鄉村旅游重點鎮,全縣接待游客427萬人次、旅游總收入41億元。
四是堅持改革創新,發展活力更加強勁。出臺加快數字經濟發展若干措施,全縣數字經濟規模達434億元。新增科技型中小企業129家、高新技術企業70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4家,新培育省級眾創空間2家、省級科技小巨人企業19家,省纖維檢驗中心惠安分中心成功落地,帶動規上企業研發經費支出超10億元。
五是堅持提檔升級,城鄉面貌持續改善。開展“城鄉品質提升年”活動,實施“抓城建提品質”項目162個,完成年度投資75億元。獲評“四好農村路”省級示范縣、入圍全國示范縣名單。鄉村振興熱度指數綜合排名位列全省第7,獲評省鄉村振興重點工作成效明顯激勵縣。
豐茂之野(農場)
六是堅持民生為重,社會大局和諧穩定。民生投入47.99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75.3%,49件為民實事全部兌現。深入推進教育發展“三年行動”,募集慈善資金10.1億元;縣醫院入選“千縣工程”名單,在全市率先實現基層衛生院“優質服務基層行”達標全覆蓋,13項醫改重要指標排名全市第一。踐行“近鄰”理念,推進24個“黨建+”鄰里中心建設。
七是堅持從嚴從實,法治能力全面提升。深入開展“三提三效”活動,持續加強政府系統黨的建設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辦理人大代表建議172件、政協提案88件。開展“營商環境提升年”攻堅行動,推行“局長走流程”,打造“惠辦事”服務平臺,集成“一件事”套餐服務事項73件。
2023年 凝心聚力拼經濟
經濟是國之命脈,民生之本。莊稼祥介紹,2023年惠安縣將堅持把發展作為首要任務,凝心聚力拼經濟。緊扣“四個更大”重要要求,堅持“強產業、興城市”雙輪驅動,深入實施“1+3”專項行動,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惠安新實踐,奮力建設海絲現代化工貿港口旅游城市。
2023年將重點抓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是以創新創造為引領,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深化與中國石化聯合會戰略合作,辦好2023年中國化工園區與產業發展論壇。全力推動第二套乙烯項目列入國家石化產業規劃,做大做強主導產業。
實施傳統產業提升工程,“一鏈一策”精準補鏈強鏈延鏈。雕藝產業,持續提升“世界石雕之都”品牌覆蓋面。
大力實施數字化改造,滾動推進30個重點技術改造項目,新建5G基站600個,支持50家企業“上云上平臺”;深入開展“項目奮戰年”,大抓項目落地,實施好總投資2799億元的488個重點項目,完成年度投資327億元以上。
實施消費提升行動,力爭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80億元以上。大力發展文化旅游、海洋旅游、研學旅游、工業旅游,推進旅游業與特色產業深度融合,力爭全年接待游客人次、總收入均增長10%以上。
惠安高鐵站
二是以為民建城為宗旨,不斷提升城市能級。
著力提升文脈保護水平,注重閩南建筑風格的傳承與演化,把文化基因融入到城市規劃和建筑設計中,提升惠安特色建筑辨識度和影響力。
實施“城市精致化提升三年行動”,抓好重要通道節點、溪濱公園等168個“抓城建提品質”項目,完成年度投資68億元以上。實施新一輪聚城暢通工程,爭創國家級“四好農村路”示范縣。
三是以共同富裕為目標,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實施特色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工程,加快走馬埭萬畝農田核心示范片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壯大特色現代農業。實施3個鄉村振興項目工程包建設,農村人居環境提升工程等,培育一批“五個美麗”典型示范。深化“一鍵報貧”平臺運用,落實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確保脫貧不返貧。
四是以改革開放為動力,激活發展內在潛能。
不斷完善優化招商項目“對賭式”簽約,力爭引進超億元項目90個以上,優化企業營商環境。突出標準化、專業化、綠色化發展方向。建成投用中國物流泉州綜合物流園,構建“海港”“陸港”聯動發展新格局。
支持國有企業與大型央企、省屬國企開展戰略合作,增強國有企業營收和造血能力。
五是以綠色低碳為主題,打造生態惠安樣板。
打好藍天保衛戰和凈土保衛戰,提高生態環境質量。深化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全面推進生態連綿帶建設。
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推進雕藝、建筑等行業技術改造和清潔生產,加快建設雕藝循環經濟產業園。全域深化生態文明示范創建,廣泛開展創建節約型機關、綠色家庭、綠色學校、綠色社區等行動。
聚龍外國語學校
六是以共建共享為導向,提高人民生活品質。
新改擴建4所公辦幼兒園,新增2280個公辦園學位、幼兒園公辦學額覆蓋率55%以上,力爭學前教育普惠率達90%,辦好人民滿意教育。攻堅推進12個重點醫療衛生項目建設,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縣域就診率達80%以上。扶優建強縣中醫院,加快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
辦好50項年度為民辦實事項目,確保民生投入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穩定在74%以上。大力發展文體事業,爭創國家級全民運動健身模范縣。
建成“智慧城市”運行中心,強化智慧治理場景建設,打造高度集成的一體化治理平臺。推廣“近鄰”黨建模式,建成“黨建+”鄰里中心48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