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源山以山峰和巖洞著名。
清源山從山的得名到石雕都與道教有關,而且這里的景色也不遜色,當年能把老子迷住(有“青牛西去,紫氣東來”之典故),今天也能令你流連。
景點信息
地址:泉州北郊,距泉州城市區3公里。
門票:正門門票30元,老君巖15元,賜恩山門票10元,通票50元,年票80元。
開放時間:5:00——18:00
景區電話:0595-22797606 2783474
交通:清源山在泉州市北郊,乘旅游專線601路在清源風景區站下,或3路、15路、30路中巴在老君巖站下,28路在瑞像巖下車即可到達。
住宿:山上沒有什么可以住的地方,山不大,不象其他名山,一個多小時就可以爬完所以沒有賓館在山上面的。離市區3公里就住市區吧,新車站附近很多招待所都不錯,雙標的大約50-70左右,有空調衛生間。推薦:海洋招待所、東大招待所和農房招待所。
旅游小貼士
清源山左峰下有宋代用天然巖石雕成的老君造像,俗稱“老子天一第一”,是我國道教石刻中獨一無二的藝術瑰寶,近代高僧弘一法師的舍利塔就在此山中。
景點相關資料
清源山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由清源山、九日山、靈山圣墓三大片區組成,總面積六十二平方公里。清源山景區方圓有四十華里,主峰海拔498米,與泉州市山城相依,相互輝映,猶如名城泉州的一顆璀璨明珠,閃爍著耀眼的光芒,吸引了眾多的海外游客。
清源山歷史上因泉眼諸多亦名“泉山”,城因山得名“泉州”;位于泉州北郊,故俗稱北山;又因峰巒之間常有云霞繚繞,亦稱齊云山。此山的得名還有一個神話傳說:當年八仙中的鐵拐李云游至此,見此山蒼松翠柏,曲徑通幽,一時興起,用鐵拐捅地贊嘆。不料用力過猛,將鐵拐戳進了山石中,撥出后泉遂涌出,以后人們就稱該山為清源山。
這里的景色以奇石和清泉著稱,林壑幽美,歷代文人墨客到此登游留題甚多,據調查記錄,山中石刻多達300余方,都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清源山中還有近代高僧弘一法師的舍利塔,弘一法師早年歷經繁華,中年剃度出家,后在泉州一帶閉關治學,后半生清貧靜逸,圓寂前留下“悲欣交集”四個字。他的舍利子被供奉在清源山中,更使該山增添了人文意蘊。
據泉州府志記載,清源山最早開發于秦代,唐代“儒、道、釋”三家競相占地經營,兼有伊斯蘭教、摩尼教、印度教的活動蹤跡,逐步發展為多種宗教兼容并蓄的文化名山。景區內流泉飛瀑、奇巖異洞、峰巒疊翠、萬木競秀,以宗教寺廟宮觀、文人書院石寶以及石雕石構石刻等文物為主的人文景觀幾乎遍布清源山的每個角落,現存完好的宋、元時期道教、佛教大型石雕共7處9尊,歷代摩崖石刻近500方,元、明、清三代花崗巖仿木結構佛像石室3處,以及近代高憎弘一法師(李叔同)舍利塔和廣欽法師塔院。
自古以來,清源山就以36洞天,18勝景聞名于世,其中尤以老君巖、千手巖、彌陀巖、碧霄巖、瑞象巖、虎乳泉、南臺巖、清源洞、賜恩巖等為勝,今天我們時間有限,無法飽覽清源山的神韻,只能讓大家留點遺憾去回味,或可以從我們有關的旅游宣傳資料中去神游一番了。老君巖的布局是這樣的:山門——林蔭石徑——老君造像。
山門
老君巖的山門,曲尺型的上下兩級平臺,是陰陽太極八卦的變型圖案,正前聳立的這方天然石頭上鐫刻著“青牛西去,紫氣東來”八個篆字,還有這幢以盤根錯節為窗飾掛落的石構山門,充滿了山野氣息,把老子“崇尚自然”的思想烘托得淋漓盡致,令人有進入物外仙境的快意之感。
沿著這條幽靜的林蔭石徑往前,植物界巨人——榕樹分立兩側,氣派非凡。那一叢叢既密又長的樹根,有如老子的長髯,昭示出老子的思想“天長地久“,無限生機。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安溪鐵觀音春茶進入采制黃金期2025-04-29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