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古城泉州南部的青龍巷,由旅菲華僑李妙森建于1927年,為一座帶單護厝、兩層內院式中西合璧式帶風樓洋樓的近現代優秀建筑。其西式建筑的柱子配上閩南建筑的外墻,傳統的磚雕配上南洋的特色瓷磚,挺拔開闊的羅馬柱回廊,色澤鮮艷的象頭神瓷畫,紅磚白石、雕飾精美的墻面……精致的紅色外墻磚雕和天花板倒蓮花雕飾,獨特的西式窗欞,使得這座建筑別具特色。
而故居最特別的是,那些進口外墻上瓷磚浮雕畫的印度教“象頭人身”圖案,至今鮮艷如新。因此,像這樣富有文化色彩的建筑能夠得到進一步保護,不僅是泉州歷史上多元文化并存的最好見證,更是這座城市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來源:泉州市人民政府公眾信息網)
泉州晚報報道:
龍形古巷:昔日顯貴居住地
提到李妙森故居,就不能不先說說它所在的青龍巷。
青龍巷因青龍宮而得名,還有一個得名原因就是它本身從高空俯瞰就像游龍飲澗。因此青龍巷在民間流傳著美麗的傳說,一說是東海龍王的三太子,為了尋找人間美麗的愛情,就在青龍巷里住下了。另一種說法是這附近是一個金銀財寶集散的富有、繁華之地,一些盜賊覬覦這里的財富,而且當時瘟疫泛濫,東海龍王三太子顯靈,驅逐了妖魔鬼怪、惡勢力,入海時因體力不支累倒,化成青龍巷。
泉州有句古話:“金青龍,銀聚寶。”說的就是青龍巷和聚寶街。據說宋元時期,聚寶街是泉州的重要貿易之地,商賈云集于此做生意,然后在與之相隔二三十米、寧靜而又便利的青龍巷建住宅。又有一說,青龍巷曾多銀號,類似于現在的金融街,在聚寶街交易的商人們,時常要通過青龍巷內的銀號周轉資金。但無論哪種說法,都足以說明古語表達之恰當。
也因此,青龍巷雖不長,又經歷史風雨的沖洗,至今卻仍散落著好幾座深宅大院。
“龍頭”古宅:紅色磚雕西式窗欞
青龍巷有典型的清代閩南傳統的院落式民居,也有本世紀初從東南亞歸國的華僑興建的中西合璧式洋樓,旅居菲律賓的華僑李妙森的故居,便是其中的一戶。精致的紅色外墻磚雕和天花板倒蓮花雕飾,獨特的西式窗欞,使得這座建筑別具特色。
李妙森故居位于青龍巷“龍頭”地段,傳統的磚雕配上南洋的特色瓷磚,西式建筑的柱子配上閩南建筑的外墻,屋內有四根起支撐作用的柱子,則同時兼有排水功能,不能不讓人嘆服古人之巧妙構思。最有特色,要數那些進口瓷磚上印著印度教色彩的“象頭人身”圖案,至今鮮艷如新。這是印度神教中的象頭神。據說東海鎮石頭街也有一戶人家有此瓷畫。
瓷畫象頭神的形象,都是象頭人身。據了解, 印度教是世界七大宗教之一,形成于公元前四世紀前后。元朝時印度教隨著海上交通的頻繁傳來泉州。
因此,有關人士認為,像這樣富有文化色彩的建筑能夠得到進一步保護,也是泉州歷史上多元文化并存的最好見證之一。
相關鏈接
“象頭神”的傳說
相傳,象頭神是印度教神話中毀滅之神濕婆的兒子。神話中,濕婆的妻子雪山神女烏瑪因喝了濺到恒河里的一滴水,生下一個兒子,被土星之主沙尼的險惡眼睛看了一眼,孩子的頭就從脖子上掉了下來,濕婆和烏瑪悲痛欲絕。在創造之神大梵天的指示下,他們派了仆人難丁去找一個面朝北方的活物的頭顱。難丁找到了天帝因陀羅的坐騎伊羅婆陀大象,它正好面朝北站著。
難丁戰勝了天帝,把大象的頭砍了下來帶回來。濕婆就把大象的頭安在兒子的脖子上,兒子竟然復活了,名字叫加納沙,意即群王,負責管理一群愛搗亂的小神。智慧女神送給加納沙筆和墨水,使他成為學識之神,同時也是商人和旅行者的保護神。大地女神則送給他一只老鼠,作為他的坐騎,但是老鼠太小,無法負載加納沙,它就跳到加納沙的背上,兩個成了好朋友。因為加納沙把人和象的智慧結合在一起,心地善良,神通廣大,獎善罰惡,在戰斗中勇敢堅定,人們都尊他為象頭神。許多地方都建起了象頭神廟。(秋香 輯)
?。ㄓ浾?楊秋香/文 潘登/圖)
更多閩南建筑景點介紹: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安溪鐵觀音春茶進入采制黃金期2025-04-29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