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街是泉州最早開發的街道和區域,早在宋朝,它就已經象征了泉州的繁榮,它還是泉州市區保存最完整的古街區,保留著大量具有歷史原貌的建筑,現在目前西街片區現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共計20多處,分屬古建筑、古遺址、石刻等多種類別,還有未列入級別但保護較好的古建筑、古民居12處,擁有開元寺、東西塔、肅清門等景點。
中文名
泉州西街
外文名
Quanzhou Street
地址位于
泉州市鯉城區
主要景點
開元寺,西街小巷,古建筑等
特色美食
面線糊,肉粽,元宵圓,潤餅等
推薦特點
古香古色,古建筑和保護單位
開放時間
全天
歷史年代
距今1300多年
概述
西街晚霞 西街是泉州最早開發的街道和區域,早在宋朝,它就已經象征了泉州的繁榮,它還是泉州市區保存最完整的古街區,保留著大量具有歷史原貌的建筑。
一千多年來,這條古街區猶如一串耀眼的珍珠鏈,將泉州唐宋以來眾多絢麗多彩的文物勝跡和古街古民居以及附于其間的名賢逸事、民間傳說一一貫穿起來。除了開元寺、東西塔、城心塔,名人宅第、近現代洋樓外,還保留著大量風姿獨特的古大厝,古色古香的木樓群,簡直是一個活的建筑博物館,既蘊含著古城豐厚的歷史文化積淀,又訴說著古城革故鼎新的百年滄桑巨變。
特色建筑
2014年5月,福建省認定公布第一批9個省級歷史文化街區名單,泉州西街榜上有名。
如果說城南片區的聚寶街、青龍巷是古泉州最繁盛的經貿商圈,那么西街集中展現的則是泉州這座藏寶之城最大的寶藏和最炫的人文薈萃。西街曾是唐宋早期泉州的政治、經濟、文化、宗教中心,有著極其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是泉州古城內現有保留最為真實、完整的歷史街區。
西街建筑中,除古大厝、近現代騎樓洋樓外,還有不少名人宅第在小巷深處熠熠生輝。據統計,西街區域內已知歷史名人故居含遺址有二三十處,自唐代歐陽詹開始,幾乎每個朝代都有大人物與西街結緣。
比如:南宋宰相曾從龍的府邸在曾井巷內;泉州登科甲第一人歐陽詹故宅位于甲第巷內;北宋宰相留正連續三朝為相,三朝巷因他而名。西街俊才,尤以明清時最為鼎盛。比如明萬歷相國李廷機府邸在甘棠巷;著名理學家蔡清故居則位于孝感巷內等;明萬歷太仆寺少卿楊廷相、廣東提學副使擢湖廣參政陳鳴華兩家家族的故居在文魁巷。
老街曾經還有樣特色建筑:封建社會為表彰功勛、科第、德政和忠孝節義的牌坊。史料記載,清末民初,從西街頭到五塔巷口直街中尚存的牌坊有造士坊、多士坊、會魁坊、父子承恩兄弟進士坊、清時名賢解元坊、進士坊、狀元坊等。
五塔巷三十五號廖宅,二落五開間,保存完整。兩側櫸頭留有走廊,木窗為圓形結構,頗具特色;會通巷五十八號嚴宅,三落三開間,檐墻有磚雕壁圖,有天井和雙櫸落三間張,面前堂建筑上磚下石,兩側磚壁各開設一個花漏窗,保存尚好。
歷史淵源
作為泉州最早開發的街道和區域,西街自唐朝已經“列屋成街”,成街至今已經超過1300年。
史料記載,西街列屋成街始于唐開元年間(公元714-741年),東起雙門前(即今鐘樓下),西至唐故城西門素景門(即今孝感巷口)。及至唐代光啟二年(公元886年),王潮兄弟入據泉州,為了加強防御,于是在泉州城內創筑子城,并且在子城設置四大城門,也就是行春門、肅清門、崇陽門、泉山門。其中,肅清門是當時子城的西門,在今日西街新街和裴巷之間。
公元905年,泉州刺史王延彬治理泉州時,拓展城區范圍,西街因拓城延伸至今日的甘棠巷口。到了五代南唐保大年間,清源軍節度使留從效對泉州城加重版筑,西城門(彼時稱“義成門”)又移到今天的西街西端與城西環路交叉路口,西街總長得到很大的延伸。至此,西街路線基本定型。1923年拓改馬路,西街沿街建筑隨著時境變遷,逐漸成了現狀。
自成街以后,1300多個春去秋來,這條古城最早的街區,曾經商賈如云、行人如織,一度成為古城繁榮的象征。而古代泉州也以西街為起點,逐漸向外開拓發展。
文保單位
有人說,西街的美在于與時間頑抗后留下來的那些古樸的、天然的、鮮活的碎片——唐朝的祠堂粉雕,元朝印度教的花紋……可不是,在時光洪流中,這條古街區猶如一串耀眼的珍珠鏈,把唐宋以來泉州眾多絢麗多姿的文物勝跡和古厝古塔等一一貫穿起來。細數這里的每一件文物,無不令泉州人自豪。
僅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開元寺,可以細說的寶貝和故事就有一籮筐,無怪乎 1960年董必武來泉留下“東西雙古塔,南北一條街”的盛譽。這座唐代古剎,蓮宮梵宇煥彩流金,刺桐掩映古榕垂蔭,自古便居泉州佛教叢林之冠。一代理學大師朱熹在此欣然題詞:“此地古稱佛國,滿街都是圣人”;一代高僧、“二十文章驚海內”的弘一法師,晚年曾居寺內弘律故居開元寺尊勝院,留下不少傳世經典墨寶;寺內舉世聞名的東西塔,是中國現存最高的一對石塔,在明朝8級大地震中巍然屹立,是古城最為突出的城市景觀和泉州的標志,可謂泉州古文化的“鎮市之寶”……
除了開元寺、東西塔、城心塔、近現代洋樓,西街上大量風姿獨特的古大厝和古色古香的木樓群,構成一個活的建筑博物館,不僅蘊涵古城豐厚的歷史文化積淀,又訴說著古城的千年滄桑巨變。
據考古統計顯示,西街片區現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共計20多處,分屬古建筑、古遺址、石刻等多種類別,還有未列入級別但保護較好的古建筑、古民居12處,可供開發的古大厝34處、洋樓3處、宗祠1座、古街巷20多條。
更多閩南建筑景點介紹: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安溪鐵觀音春茶進入采制黃金期2025-04-29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