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況
鯉城區地處東南沿海,史有“溫陵”、“刺桐”等雅稱。從上古時期到封建社會前期,與中原地區的聯系較少,開發程度較低,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沒有獨立的行政區域設置。兩晉時期,北方士民大規模南遷,帶來中原文明,促進該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唐久視元年(700年),武榮州治設在今鯉城城區。開元六年(718年),置晉江縣為州治專縣,縣治也設在今鯉城區。
1300多年來,鯉城區一直是歷代州、郡、府、署、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信息中心和政府所在地,城區并逐步發展為“梯航萬國、商船輻輳”的港口城市。
1951年,析晉江縣城關及近郊八鄉,成立泉州市(縣級)。之后,泉州市(縣級)充分發揮中心城市的功能,對推進晉江地區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1986年1月,泉州市撤地建市,泉州升格為地級市,實行市管縣的行政體制,在原泉州市區域置鯉城區。1997年8月,原鯉城區的區劃調整為鯉城、豐澤、洛江三個行政區。
現鯉城區轄江南、浮橋、金龍、常泰、開元、鯉中、海濱、臨江8個街道辦事處及江南高新電子園區(省級開發區),國土面積53平方公里,人口30萬人。區內水、電、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完善,科技、文化、教育、衛生、體育和信息事業發達。
旅游資源
鯉城區旅游文化資源得天獨厚,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全國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宗教人文藝術瑰寶薈萃,素有“海濱鄒魯”、“此地古稱佛國,滿街都是圣人”的美譽。區內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天主教、印度教等珍貴文化史跡林立,擁有開元寺、清凈寺、天后宮、府文廟、崇福寺、承天寺、李贄故居、朱熹遺跡等一大批國家、省、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音、梨園戲、高甲戲、提線木偶戲、拍胸舞等珍貴的古老文化藝術源遠流長。酒店:轄區內星級飯店9家(其中五星級1家,四星級2家,三星級3家,二星級3家),商務賓館、酒店30多家旅行社:轄區內旅行社15家(其中國際社2家,國內社13家)旅游商品:鯉城區工藝美術的歷史悠久,早在一千多年前,這里生產的陶瓷就成為中外商人最搶手的商品,遠銷南洋、中東,直至歐洲。鯉城的工藝美術品種類很多,如彩扎、刻紙、木偶頭、雕刻等等。隨著歲月推移,一些傳統工藝品因手工工藝的逐漸衰落而益加珍貴,成為各國博物館的藏寶。前來鯉城區旅游觀光的海內外游客,除了吃、住、行、游、娛外,還要選購一些具有鯉城特色的旅游商品,以作為到此一游的最好紀念,或作為饋贈親友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