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庵考證
在這草庵遺址前端的20米處,曾經出土一塊元代完整的黑釉碗和60多件殘瓷片。這件完整的黑釉碗,口徑18.5厘米,高6.5厘米,碗內底部在燒制時便刻有“明教會”三字,字徑6.5厘米左右,其他殘瓷片同樣分別刻“明”、“教”、“會”三個字樣,這是當時泉州明教會活動情況的重要發現。宋未元初時燒制這種黑釉碗,在晉江磁灶為數較多,泉州市區近郊也有同類型的發現,說明羅山草庵摩尼教遺址的文字記載與黑釉“明教會”的瓷碗相印證。泉州的摩尼教活動于元代是比較公開性的。說明泉州的明教是以佛為崇拜而盛行的。
據傳有泉州十八位讀書士子住于草庵勤奮讀書,常于此顯現佛的形象,說是文殊菩薩的顯影,因此在摩尼光佛坐像兩側有弘一法師手書木刻對聯“石壁光明相傳為文佛顯影”,“史乘記載于此有名賢讀書”。在庵前右邊20多米處的摩崖上:勸念清凈光明,大力智慧。無上至真,摩尼光佛。
學術影響
草庵摩尼教寺引起了世界學術界、宗教界的巨大興趣。1987年8月,在瑞典隆德大學召開首屆國際摩尼教學術討論會,草庵摩尼佛造像作為討論會的紀念性吉祥物。1991年2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海上絲綢之路”綜合考察團參觀后,認為摩尼光佛是這次考察活動的“最大發現”。
推薦閱讀:泉州天后宮——溫陵天后祖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