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么一群人,他們用勤勞美化著我們的城市,他們雖然平凡,但卻耕耘著不平凡的事業,踐行著“苦臟累我一人,潔凈美千萬家”的環衛精神。
今天,就讓我們走近環衛系統的工作人員,一起到城市大型垃圾中轉站去看一看。
清晨6點多,很多人都還在睡夢當中,城東大型生活垃圾轉運站的泊位工林政擋和工友們已經來到崗位上。每天的這個時候是垃圾處理的最高峰,前一天晚上市區產生的大量生活垃圾被一車車運往這里,林政擋的工作就是站在6米多高的垃圾壓縮設備上,把垃圾壓縮集裝。開桶、垃圾壓縮、關桶,這枯燥而機械的操作,一做就做了十幾年。
城東大型生活垃圾轉運站泊位工 林政擋:“來來往往要上百次。就是說上去開桶關桶這反復的動作來回的要上百次。難處就是工作環境。特別是炎熱的天氣,像現在酷暑的時候,每天是汗流浹背,回家都是腰酸背痛,因為垃圾量最近都很多,市區垃圾量一天都上一千多噸。”
夏天一身汗,冬天一身油,林政擋的這份工作除了辛苦,還有一定的危險性,每次在操作垃圾壓縮設備時,他都得綁上安全繩,因為他腳下的垃圾壓縮筒有六米深,稍不小心就可能摔下去。
城東大型生活垃圾轉運站泊位工 林政擋:“這個高空作業嘛,安全是不得有半點馬虎的,所以說我們每天來就是要做好自身的安全保護工作。就是要佩戴安全帶、手套然后安全帽之類的。雖然說環境比較臟,條件比較辛苦,但是在這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呢,能為我們泉州的環衛事業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三伏天的午后,市區溫度飆升至36度,垃圾即使經過密閉壓縮也很容易散發臭味,這時站內轉運車輛的調度員需要第一時間將滿箱裝載到轉運區,再將數噸重的空箱裝回壓縮泊位。每進行一輪這樣的操作需要在駕駛室爬上爬下超過4趟,同時對于車輛控制和設備操作的精準度要求極高,一趟下來往往汗流浹背。
城東大型生活垃圾轉運站調度工 周恩福:“調換一個空桶下去,然后再把一個滿桶調出來,差不多都要十五分鐘左右。一天最起碼要十車以上。我們調度工作就是一天要把這個空桶及時地放到泊位上,讓轉運車輛來可以有空桶可以倒垃圾。保證垃圾的正常轉運。”
城東大型生活垃圾轉運站擔負著市區三分之一的垃圾轉運量,創衛期間生活垃圾日轉運量最高達到500噸。無論刮風下雨,還是逢年過節,這些環衛工人總是把工作放在最前頭,正是他們幾十年如一日的辛勤付出,讓我們有了整潔的城市環境。(記者:沈逸夫,林小彬 實習生:鄭雁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