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昨日從鯉城區政府了解到,2017年6月泉州市公布了第一批歷史建筑名單,其中鯉城有76處。目前這76處歷史建筑的掛牌工作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中。
“錦浦古地”歷史建筑保護牌
新一輪歷史建筑普查認定工作有序開展
歷史建筑是一座城市深厚底蘊的見證,在古城分布著不同時期、不同類型的特色歷史建筑,是千年古城獨特的城市記憶、文化延續和精神依歸,也是構成歷史文化名城城市個性風貌的重要基礎。此前,泉州市公布了第一批98處歷史建筑名單,包括鯉城區76處、豐澤區15處和洛江區7處,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積極推進歷史建筑的定線落圖和掛牌保護工作。
“目前,鯉城轄區的部分歷史建筑已經掛上保護牌。”鯉城區自然資源局工作人員介紹,為加強鯉城轄區內歷史建筑保護管理,更好地傳承歷史文化,保留歷史記憶,彰顯地域特色,10月起,鯉城著手掛牌保護工作。目前,已有38處歷史建筑掛上保護牌,預計月底完成全部掛牌工作。
目前,新一輪歷史建筑普查認定工作也正在進行中,擬再梳理、核實、審批后,對社會公布新一批歷史建筑。
手機掃描保護牌上的二維碼,就會顯示歷史建筑的相關內容。
手機掃碼盡知歷史建筑前世今生
在位于江南街道浦口街的“錦浦古地”,門口已掛上一張金色的歷史建筑保護牌。保護牌右上方有一個泉州市歷史建筑的LOGO,左側附有“錦浦古地”的中英文簡介。在保護牌的右下方還附有一個二維碼,記者用手機掃碼后發現,進入“泉州歷史建筑”專題網頁界面,“錦浦古地”的圖冊、視頻、修繕記錄、文史資料、保護圖則等信息在手機上皆可查到。其中,“基礎信息”包含名稱、地址、建筑概況及簡介;“文史資料”則包含歷史建筑的歷史、人文信息等;“查看圖冊”則是該歷史建筑的圖片信息;“修繕記錄”則記載著該歷史建筑的歷次修繕記錄;“方位圖”和“一鍵導航”則記載著歷史建筑的所在地,同時便于分享,讓更多人發現“寶藏”建筑。
今后,該專題網頁的功能將進一步豐富。屆時,游客只要掃描二維碼便可通過圖文、視頻等多種形式,全方位了解該歷史建筑的信息,包括完整的歷史故事、詳細的前世今生。(記者 殷斯麒 通訊員 陳嘉斌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