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泉州古城文化生態旅游度假區正式獲評省級旅游度假區,感受古城悠久的文化魅力成為市民最時興的過節方式。據不完全統計,春節假期鯉城共接待游客約60.55萬人次,旅游收入約2.72億元。
大街小巷張燈結彩,和和美美全家出游,留鯉過年溫馨備至,這個春節,古城“年味”甚濃!
文旅活動精彩紛呈
古城漫游備受追捧
新春佳節,泉州古城“裝扮”一新,紅燈籠、暖燈串,紛紛奏響春節“序曲”,白天喜氣洋洋,夜晚光影絢麗,年味十足。
春節假期,古城各類活動精彩紛呈,“古城游”持續發酵。2月14日,在西街肅清門廣場,“潤物無聲·溯愿”新春展拉開帷幕,“溯愿”展以“鋪境文化”為切入口,為大眾呈現泉州文化的內核、溫度與精神。據悉,該展覽將持續到2月28日,感興趣的市民仍可前往參觀。
同時,廣場上十幾家攤位“開門”迎客,集合非遺、原創手作、閩南美食等元素,為廣大市民游客提供別樣的新春休閑體驗。
依托特色文旅活動,古城多地成為熱門景點。泉州文旅集團結合泉山門“城門展”策劃的“城門歪脖子”系列,在泉山門打造了2尊高1.5米的3D塑像,吸引不少游客前往打卡。
在府文廟的正音書院,“鯉城百年名校校史展”正在展出,共設“著寫光明”“當年芳華”“語記我心”三大展廳,市民游客漫步其中,通過一張張老照片、一段段文字,走近泉州市西隅中心小學、通政中心小學以及新隅小學這三所百年老校,了解它們的發展歷程和校史校情。
出門游玩,沒網可不行。據了解,春節期間,“泉州文旅古城游免費wifi”項目正式啟用,市民游客只要在古城街區(中山路片區,天后宮-中山公園段),即可享受免費wifi。
宗教旅游客似云來
VR導覽智慧“云游”
宗教旅游歷來是古城重要的文化旅游資源,每年春節,都有不少信眾涌入古城,前往各個宗教場所祈福朝拜。今年因受疫情影響,不少寺廟在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暫停開放,但恢復開放后,游客的參觀熱情一路上漲。據統計,春節假期,開元寺和府文廟分別接待3.89萬人次、2.94萬人次,德濟門和天后宮共接待0.44萬人次。
春節期間,天氣溫暖宜人,正值寺內繁櫻盛開,不少民眾拉上一家老小出游賞花。寺廟門前人影如織,隊伍排成長龍,在濃厚的節日氛圍里說說笑笑,連等待都是一種快樂。據了解,自正月初二起,泉州大開元寺便嚴格落實限流要求,實行實名制預約、掃碼入寺。
以往每年春節,天后宮“米龜”的大小、重量也是城中熱門。今年,第十五屆泉澎“乞龜”民俗文化活動以線上形式舉辦。據泉州天后宮文物保護管理處負責人黃澤陽介紹,泉州天后宮開發的線上VR智慧導覽與展示系統已于春節期間正式上線,市民可“云游”天后宮、線上“乞龜”祈福。除了線上活動,泉州天后宮還邀請師傅疊制了一只1000斤重的迷你版“大米龜”,供市民游客觀賞。黃澤陽說,春節期間,泉州天后宮實行預約參觀,全天限流1000人。
留泉人員溫馨關懷
舉家出游漸成風尚
受疫情影響,“就地過年”成為牛年春節的主旋律。為讓留泉人員歡度新春,春節假期,西街游客服務中心開展“把泉州寄回家”活動。外地來泉就業企業職工,憑個人身份證可免費領取一張泉州美景明信片,寄語家鄉,明信片每天限量100份。
春節期間,源和1916創意產業園正常開放,并推出“源地過年”春節紅包墻活動。2月8日至2月26日,游客在1916游客服務中心及10家指定商家處,完成工作人員指定要求,即可參與抽獎活動。滿滿的紅包墻,成了園區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在“就地過年”的號召下,不少游客選擇本地短周期、近距離、慢節奏的休閑方式。從游客抽樣調查結果看,泉州市接待個人或與親友結伴出游的游客占比超過95%,自駕出游占比為86.5%,舉家旅游過節漸成新風尚。(李淑媚/文 實習:施熠/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肖厝口岸首次進口紅土鎳礦2025-04-27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