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隊表演、薩克斯演奏、火鼎公婆、糖畫……11月14日晚,“遇見鯉”鯉城區街頭文化活動首場活動開啟,鯉城33位持證街頭藝人一齊亮相,在中山路、九一街、金魚巷、西街肅清門、小西埕、府文廟等12個點位,為市民奉上精彩演出。古城夜色璀璨,街頭熙攘熱鬧,煙火味十足。
最趣味
現場互動,歡樂今宵
演出恰逢周日晚上,不少市民帶著孩子出行。在金魚巷口的糖畫展示點,空氣中飄散的糖香吸引來不少小朋友。只見街頭藝人的手腕轉動,縷縷金黃的糖絲化為飛禽走獸、花鳥蟲魚、卡通人物等圖案,整個創作過程不過短短一分鐘。
“來,寶寶我們一起來畫……”今年三歲的二寶小朋友,在糖畫藝人陳華芳手把手帶領下,用糖漿畫出了一個她最喜歡的小蝴蝶,看到這一幕,不少小朋友躍躍欲試,排著隊等著陳華芳手把手教學,畫出自己喜歡的圖案。“希望小朋友們可以在參與的過程中喜歡糖畫,了解糖畫。”陳華芳告訴記者。
妝糕人制作同樣深受孩子們的喜愛,大家紛紛動手體驗,笑臉洋溢;而在中山路,“小丑”陳超航成了孩子們的“追逐”對象,大家排隊和他玩游戲,贏了可以獲得氣球,輸了就要“挨打”,有趣的互動,讓現場笑聲不斷,街頭藝術的互動性和感染力,將古城的夜晚裝扮得更加美麗。
最閩南
非遺演出,火爆全場
在府文廟廣場,扮相滑稽的火鼎公婆,是絕對的“人氣王”,演出還沒開始,就有不少市民在一旁等待。“我女兒還沒看過火鼎公婆,聽說今晚文廟有表演,特地帶她過來近距離感受一下我們的傳統文化。”市民胡女士告訴記者。
音樂響起,火鼎“踩路”,“公婆”扮丑,詼諧逗趣的表演逗樂了現場觀眾。“火鼎婆”還不時揮著扇子“撲向”觀眾,引得大家哈哈大笑。“看到大家這么熱情,我也感到很開心。”省級非遺傳承人吳潤珠是“火鼎婆”的扮演者,現場,她還為孩子們講起了火鼎公婆的故事,幫助他們了解這項非遺文化。
一場表演結束,不少觀眾意猶未盡,泉州市泉中職業中專學校的學生張盈盈自告奮勇扮演起了“火鼎公”,與吳潤珠搭檔演出,惟妙惟肖的模仿讓觀眾一秒“入戲”,引來陣陣掌聲。當晚,在金魚巷、小西埕等處,南音、提線木偶等傳統文化演出同樣受到市民的追捧。
最火爆
街頭音樂會,嗨翻全場
精彩的吉他彈唱、悠揚的薩克斯……從天后宮穿過中山路,一路到西街的肅清門廣場,每走一段,就能看到樂隊在街邊表演,其中就包括0.46、賞玥、南山等樂隊,無論你喜歡古典、現代還是搖滾,一路走來,總有一首歌戳中你的心。
市民盧小姐是賞玥樂隊的“鐵粉”,當晚特地趕來肅清門廣場觀看演出,“看到粉絲群里通知就今晚有演出,便早早地趕來了。”盧小姐告訴記者,她和她的朋友從七點多就過來了,一直站著聽完了全場。
現場,許多觀眾和盧小姐一樣,是賞玥樂隊的“粉絲”,他們不約而同揮舞著手中的閃光燈,與歌手一起齊聲合唱。“我們經常會在古城開展演出,這一路下來,也認識了不少喜歡我們的朋友。”賞玥樂隊吉他手兼主唱蔡秋賢告訴記者,“大家能來聽我們唱歌,真的很開心。”
據悉,此次活動由區文旅局主辦,團區委、區城市管理局、鯉城文投集團協辦,旨在持續活躍街頭藝術氛圍,吸引更多市民走進古城街巷感受和欣賞街頭藝術,持續打造一批有溫度的街頭特色人文藝術景觀,推動一批街區、景點成為旅游網紅打卡點。
優秀的街頭藝術是城市的文化名片,是街頭藝人施展才華的平臺,更是滿足群眾文化需求的重要供給。今年4月,鯉城區在全省率先出臺《鯉城區街頭藝人演出管理辦法》,將街頭藝術納入規范化管理,5月1日起持續開展街頭文化活動。“此次活動,我們在原有的街頭文化活動基礎上,聯合全區33位持證上崗的街頭藝人,設置12個固定演出點位,共同打造‘遇見鯉’鯉城區街頭文化品牌。”區文旅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活動當晚還同步在抖音平臺開啟線上直播,話題熱度高達572.8萬,位居同城榜第一。下一步,鯉城將繼續啟動第二輪的街頭藝人招募,并通過考核測評、名師輔導等方式,不斷提升街頭藝人表演水平,將傳統文化與街頭文化相融合,為廣大市民群眾持續奉獻精彩演出,讓古城街頭處處洋溢文藝范、時尚范。(李瑩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