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中山路,千年泉州史。如今,漫步在中山中路上,街區面貌煥然一新,白天商鋪熙來攘往,夜晚華燈初上,景致醉人,文脈在此延續,又留住了濃濃“煙火味”,這得益于街區精細化管理水平的不斷提升。今年,鯉城區中山中路城市管理精品示范被列入2021年泉州市十大樣板工程。
修舊如舊 助力街區保護
作為全國首批歷史文化街區之一,中山路承載著泉州的歷史文化記憶,中山中路(鐘樓至涂門街)路段則是其精華路段和核心展示區。近年來,鯉城區結合“城市雙修”,先后實施中山路綜合提升工程和“第五立面”品質提升行動,以“微更新”的方式,秉承“修舊如舊”的原則,按照原工藝、原材料、原規格進行修繕,中山路建筑物的歷史風貌和建筑特征得以真實完整地保存。
風貌提升,夜間更靚麗。鯉城同步提升街區照明設施,采用埋地燈、洗墻燈等燈飾勾勒騎樓豐富的外形輪廓,與商鋪照明相呼應,營造夜間消費亮點。為方便廣大游客,還著力實施“公廁革命”,對區域范圍內的街巷公廁進行改造提升,讓“方便”更方便。
精細管理 刷新街區“顏值”
走進中山中路,不時能看到保潔人員正在路面清掃,垃圾清運車巡回作業。今年4月,鯉城區啟動古城環衛一體化項目,采取“一把掃帚掃到底、一幫人員干到底”的運行體制,每天分時段采用機械車輛對街區進行清掃、沖洗,并推行垃圾直運體系,引導商戶、住戶自行將垃圾裝袋后扔進垃圾車,街區環境衛生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鯉城還成立中山路精細化管理中隊,實行“劃段管理、責任到人、吹哨報到”一體化管理模式,針對占道經營、餐飲油煙污染、停車管理等城市管理熱點、難點、堵點問題,建立健全長效管理機制;制定《中山路市容和衛生精細化管理實施方案》,明確市容市貌、環境衛生、商戶、“門前三包”等職責,擬定中山路精細化考評方案,推動街區精細化管理系列措施落細落實。
多元業態 賦能街區經濟發展
為推進中山路及周邊商圈業態提檔升級,振興古城商貿業,鯉城區組建中山路及周邊商圈管理委員會,并出臺《泉州中山路及周邊商圈經營項目目錄清單(試行)》,細化重點培育項目6項,倡導鼓勵項目和其他項目9項,明確不鼓勵項目14項,力推街區老字號全面升級。立足實際,實施“博物館進古城”“非遺進古城”,根據街區公產資源情況,布局特色展館。
同時,編制出臺《中山路店面招牌設置指導手冊》,對位置、內容、照明、色彩、數量、形式、材質等提出要求,細化設置要點,明確負面清單,引導商戶在店招設置上做到安全性、協調性、特色性、規范性;通過扶持老牌店鋪、引導老店招牌對應“老店面”標識經營同類型業態、引導流失老字號回歸等措施,傳承街區歷史文脈,彰顯百年街區風貌。
文創設計、傳統小吃、特色展館、藝術空間……如今的中山中路,各種業態多元共生;在某個轉角,就能看到南音、提線木偶、妝糕人等傳統非遺技藝展演,現代商貿、傳統文化交相輝映,古老街區正煥發新活力。(黃凱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