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街藝福見”——第二屆福建省街頭文化藝術展演暨街頭文化藝術達人賽泉州地區選拔活動結果公布。此次,鯉城選送的原創歌曲《刺桐》斬獲金獎,民間畫字《街藝福見》獲銀獎,區文旅局獲評優秀組織獎。
據悉,該活動以“街藝福見”為主題,面向文藝愛好者、街頭藝人等群體,征集具有地域特色、個性化和創意性強的群眾喜聞樂見的表演藝術類、視覺藝術類、創意工藝類、非遺傳統技藝類以及適合在地標景區、廣場、街道展演的街頭文化藝術動態節目及靜態節目,以進一步活躍街頭文化藝術活動,壯大街頭文化藝術表演隊伍,提升游客的文化體驗,為迎接黨的二十大營造濃厚文化氛圍。
流行與南音相結合
《刺桐》一曲意境遠
“古早南門有船入港,海上絲綢萬里航”“南音講古茶清香,甜點蜜味請客人”……一曲《刺桐》唱不完“漲海聲中萬國商”的繁華,道不盡“半城煙火半城仙”的閑適。該歌曲由原創音樂人張波作詞、作曲并演唱,結合吉他、琵琶、手鼓等樂器,將閩南語民謠與泉州南音、梨園戲融合編曲。“歌詞改了兩次,原來是普通話版本,最終決定用閩南語來唱出我對泉州的感受,更加原汁原味。”張波介紹道。
《刺桐》中還穿插南音和戲曲念白,經南音傳習人陳桂敏的演繹,更顯空靈悠遠。“得知張波有將南音與流行音樂相結合的想法后,我們一拍即合,在創作過程中彼此分享,多次調整。在錄制表演時,也有一些即興又恰到好處的發揮,最終呈現了這一首完美的《刺桐》。”陳桂敏介紹,自己選取了《風落梧桐》《元宵十五》兩個曲目,以戲曲念白、南音演唱的形式呈現,“這兩個曲目的意境十分美好,與我理想中的刺桐城非常貼切。”
高手在民間
飄逸畫字“福”自來
字為花鳥變,花鳥字中現。該節目由街頭藝人劉毅然、楊文江、王南山三人合作完成。在楊文江、王南山的伴奏下,劉毅然拿起特制的畫筆,快速繪出簡潔的形狀、線條,隨著畫筆的躍動,五顏六色的墨彩演變成綻放的花、啼鳴的鳥、跳躍的魚,最終組合成栩栩如生的“福”字。整個過程一氣呵成,文字別有意趣,又帶來強烈的視覺沖擊力。
據了解,劉毅然是鯉城首批街頭藝人之一,從事街頭畫字這一行業已經20年。“選擇花、鳥、魚這些意象來繪畫是因為它們象征著吉祥喜慶,與‘福’字的寓意不謀而合,同時也祝福民間街頭藝術發展越來越好、蒸蒸日上。”劉毅然告訴記者,自己已經“漂泊”多年,最終選擇留在鯉城,晚上常到肅清門廣場街頭表演示范點進行表演,“非常感謝政府為街頭藝人頒發的‘鯉城區文化志愿者服務證’,讓我們以正規身份‘持證上崗’。每次演出時,聽到別人的贊嘆和肯定,我都會感到很自豪,也更有動力去進行表演。”
優秀的街頭藝術是城市的文化名片,是街頭藝人施展才華的平臺,更是滿足群眾文化需求的重要供給。去年,鯉城區在全省率先出臺《鯉城區街頭藝人演出管理辦法》,將街頭藝術納入規范化管理,并持續開展街頭文化活動,不斷培育古城“遇見鯉”街頭文化品牌。截至目前,已招募優秀街頭文化藝術能人60多人,設立街頭表演示范點13個,組織開展街頭藝人表演300余場,點亮了古城夜生活,激發出文旅新活力。(許培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