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街、金魚巷、泮宮、威遠樓……近年來,泉州古城city walk持續掀起熱潮,越來越多市民游客走上街頭,感受古城的煙火氣。泉州青年畫家小羅也是其中一員,他帶著畫筆,走進古城大街小巷,用繪畫記錄古城風貌,而他更為人熟知的另一個名稱是“畫城記”。
小羅今年38歲,是土生土長的鯉城人,目前從事銷售工作,大學時曾在園林建筑設計方面有所研究,對繪畫也頗有興趣。“我從小在鯉城長大,對古城有著深厚的感情,希望用自己的方式來記錄古城。”談及創作“畫城記”初衷,小羅說隨著女兒一天天長大,他想要為女兒的童年留下一段有意義的回憶,加深她對家鄉的感情。
2022年10月,小羅的女兒升入小學,“畫城記”也隨之誕生,并正式入駐抖音、小紅書等平臺。一年多來,小羅帶著女兒漫步古城,一起捕捉有趣的場景,觀察古城各類建筑,在他的畫筆下,既有鐘樓、中山路、天后宮、威遠樓、承天寺等古城地標性建筑,也有羅克照相館、僑鄉商品街、僑光電影院等老店老街。
隨著城市更新的推進,如今的古城,和小羅記憶中的有些不同,卻也激發了他更多創作靈感,“2011年的時候,我畫了一張西街的草圖,十年后,我才為這張圖上色,靈感來自一個雨過天晴的傍晚,我在西街見到了很美的晚霞。”小羅表示,創作作品前,他會提前查閱資料,了解相關建筑的人文歷史,再結合自身記憶以及想象進行創作,在這一過程中,對古城的文化底蘊也有了更深的思考。
小羅不僅畫古城,還會拍視頻。每一次外出采風,他都會用手機拍攝記錄,并將最終繪畫作品和現實場景對比,簡單剪輯后再發布。縱觀“畫城記”發布的40余個視頻作品,其實并沒有什么酷炫的鏡頭語言或者剪輯技巧,但憑借著精美的繪畫作品和樸實的情感,還是收獲了不少網友的點贊和肯定。
“可以賣畫了,裱起來!”“色彩搭配得太好了。”“我的結婚照就是在這里拍的。”……每一次,小羅都會認真看網友的評論,除了發自內心的贊美,還有許多網友表示,小羅的作品讓他們回想起童年時光,勾起了他們內心深處的珍貴回憶和情感,“我的賬號能堅持運營到現在,離不開大家的支持,大家通過我的作品找到與古城的情感共鳴,讓‘畫城記’的存在更有意義。”小羅有感而發。
去年10月,鯉城區融媒體中心聯動“畫城記”推出了“尋畫記”活動。小羅選定了鐘樓、泮宮、承天寺、威遠樓等處,創作了12幅小畫,并藏匿在古城各處。這一次,古城猶如一個神秘的“寶箱”,等待網友們去探尋、去發現、去開啟。在和網友們的“隔空”互動中,小羅再次收獲了感動和喜悅,“很開心大家喜歡我的畫,愿意收藏我的畫,希望更多人在漫游古城的過程中,能感受到它獨特的風物人情。”
在“畫城記”發布的作品中,常常能見到小羅女兒的身影。“每次外出采風,我都會帶上她,給她介紹我小時候在古城發生的故事。”小羅表示,他希望這些記憶在女兒心里種下文化的種子,伴隨著女兒長大成人,這顆種子會生根發芽,甚至長為參天大樹,啟迪著女兒去熱愛并守護家鄉文化。
(記者:許培吟實習生:丁詩琳)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肖厝口岸首次進口紅土鎳礦2025-04-27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