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節是大氣污染物高值季節,空氣中的顆粒物不易向外擴散導致污染天氣的發生。近期,鯉城區組織開展2024年秋冬季顆粒物污染攻堅行動,以五大攻堅機制為核心,對工地揚塵、道路揚塵、工業堆場、餐飲油煙、露天焚燒垃圾等各類污染源開展整治,全面改善環境空氣質量。
據悉,此次攻堅行動聚焦顆粒物污染防治,以秋冬季節為重點時段,通過區域管控、問題整改、巡查督導、長效管控等措施,著力推進細顆粒物(PM2.5)、可吸入顆粒物(PM10)等污染物較同期持續下降,力爭在年底前實現PM2.5濃度低于20.5微克/立方米、PM10濃度低于35微克/立方米。
攻堅行動中,鯉城創新實施重點區域管控機制,以涂山街國控空氣自動監測站為中心,半徑1000米內的區域為核心管控區,2000米內的區域為重點管控區,其他區域為協同管控區。“目前,我區顆粒物污染來源主要為各類房建、市政、交通等在建工地揚塵,城區道路揚塵。”鯉城生態環境局工作人員介紹,針對不同管控區域的道路揚塵、建筑施工揚塵、裸土揚塵等問題,他們將采取不同頻次的灑水、洗掃、霧炮降塵、監督檢查等差異化管控措施。
為了確保顆粒物污染問題得到及時解決,鯉城構建了顆粒物污染問題“發現—推送—處置—評估—銷號”全流程閉環聯動管理機制,對工地揚塵、道路揚塵、城市裸土、工業揚塵污染問題的處置反饋時間進行嚴格規定。其中,對于當日16時前交辦的問題,要求在當日22時前反饋處置情況;當日16時后交辦的問題,則需在次日12時前反饋。對于其他顆粒物污染問題,要求相關部門在交辦后1小時內到達現場,2小時內反饋初步處理結果。
“面對可能出現的污染應急情況,我們還建立了應急聯防聯控機制,確保相關單位能及時響應。”鯉城生態環境局工作人員介紹,他們對轄區各類施工工地進行全面梳理,實行網格化管理,建立日常巡查督導機制。同時,區環委辦將加強調度和通報,每周至少開展2次現場督導,并將問題及時抄送,形成監督合力。
值得一提的是,對于污染處置不及時、問題整改不到位、攻堅成效不明顯等問題的街道和區直單位,鯉城將采取相應處罰措施,并對相關單位及個人進行追責問責,確保責任落實到位。鯉城生態環境局工作人員表示,顆粒物污染防治事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態環境改善,他們將加大顆粒物污染管控力度,建立健全長效工作機制,持續改善鯉城環境空氣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