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鯉城區著眼區屬學校課后服務、古城公廁存在的問題,積極主動推進立行立改,切實以實際行動和成效回應人民期盼,持續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這兩日,細心的市民應該發現了,在古城的街頭巷尾,增設了不少移動公廁。一段時間以來,鯉城深入開展古城公廁突出問題集中整治行動,投入近200萬元,在古城范圍內建設13座智能移動環保公廁,進一步滿足市民游客的如廁需求。
25日中午十二點左右,在承天巷與打錫街之間的一處停車場附近,一輛吊車拖載著一座鋼構八角形公廁從巷口駛入,經過現場吊裝調試,不到一會兒,一座移動公廁便安裝完成。“這是此次投用的13座智能移動環保公廁之一。”區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環衛中心主任張進福告訴記者,此前該公廁已在工廠完成一體化裝配,并通過整體功能調試,現場吊裝安置后,接入水電后即可投入使用。
記者看到,這座八角形公廁總建筑面積11平方米左右,內設通用廁間2間、家庭衛生間1間,內部洗手池、鏡子、扶手一應俱全,外墻采用玻化磚和防火壓花板不銹鋼包邊焊接,地面還鋪設了啞光的防滑地磚,家庭衛生間內更是設有無障礙扶手和母嬰護理臺,方便不同人群使用。
張進福介紹,智能移動環保公廁內部還安裝了糞尿處理箱、自動沖水箱、通風系統、照明系統,當市民游客使用時可實現自動開燈、自動沖水,兼具便捷、環保、節能等特點。值得一提的是,廁所內部下方的糞尿處理箱還采用了微生物降解技術,可以自動降解糞便,產生的廢水可以直接排入排污管,不僅能有效減少廁所異味,同時也大大減少了地面開挖面積,節省了建設成本。
當天,記者還走訪了古城多處智能移動環保公廁發現,這些公廁有的是八角形多蹲位,有的則為橢圓形兩蹲位,張進福告訴記者,結合不同點位的人流特點和周邊環境情況,每個點位的公廁面積大小有所區別,但整體功能差異不大。“這些公廁投入使用后,古城公廁分布將更加密集,有效解決游客高峰期廁所不足、距離較遠的問題。”
據悉,13處公廁分別位于羊公巷、胭脂巷、承天巷、三朝巷、肅清門、敷仁巷、福中路、新華路開元寺西門邊、七星街、南俊北路、伍堡公園、南菜市場門口、聚寶社區便民攤點等處。“目前各個點位的水電正加緊安裝中,預計本周內可以投入使用。”張進福告訴記者,屆時,市民游客可以在鯉便民小程序以及各大地圖APP上查詢到相應點位的位置,并前往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