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節長假,泉州古城客流量再創新高。據移動大數據監測,泉州古城正月初三客流量迎來高峰,截至22時,客流量突破24.5萬人次,其中泉州西街達17.36萬人次,按可比口徑比增14.5%。統計1月28日以來泉州西街客流量累計53.35萬人次,開元寺客流量累計26.14萬人次,通淮關岳廟客流量累計16.55萬人次,均創歷史新高。
歡歡喜喜過大年,紅紅火火慶新春。青獅、火鼎公婆、五祖拳、南少林武術……春節期間,古城人頭攢動,非遺“好戲”輪番上演,處處洋溢著濃濃的年味。廣大市民游客共享世遺古城之美,沉浸式感受閩南非遺之美。
“咚咚咚……”中山路的街頭鼓聲雷動,身披獅衣的舞獅者隨著節奏舞動,一頭機敏的“青獅”活靈活現,騰空躍出,盡顯威武之風,引得現場市民游客拍手叫絕、直呼過癮。
手持竹制長煙管、嘴掛八字胡須的“火鼎公”和手搖大圓蒲扇、臉貼兩塊紅消膏的“火鼎婆”,邁著夸張的步伐走上街頭。火鼎公一步一撅臀,火鼎婆一步一擺腰,逗得觀眾哈哈大笑,還有游客朋友與舞蹈演員們一起“尬舞”,現場氛圍熱鬧非凡。
“泉州的年味很濃,在古城看了好多場表演,給我們的感受特別溫暖。”來自四川的游客小陳興奮地說道。
花巷口街藝小舞臺同樣熱鬧,“泉州講古”如期開講。一張小方桌、一塊驚堂木,不論是奇聞軼事還是閩南俗語,泉州市“閩南講古”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高菲菲與資深講古人王晴熹現場開講,她們娓娓道來,與大家共同分享泉州古城歷久彌新的魅力,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駐足聆聽。
在通政巷的蘇廷玉故居,“閩南戲窩子 古厝小藝苑”演出專場精彩不斷。木偶們活靈活現、俏皮搞怪,南音悠悠唱響、余音繞梁……南音、提線木偶等非遺表演輪番上演、妙趣橫生,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們還現場講解、教授技藝,讓廣大市民游客在觀賞表演之余,還能親身體驗,進一步感受泉州非遺的魅力。
據了解,2025年為泉州古城“刺桐民間文化藝術年”。春節元宵期間,鯉城區圍繞“神往刺桐”“七彩刺桐”“非遺刺桐”“煙火刺桐”四大系列,精心準備了30多項特色文旅活動,古城處處有“好戲”,誠邀市民游客們前來體驗古城美好生活,共同度過一個異彩紛呈的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