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鯉城區文旅局獲悉,泉州市瀕危非物質文化遺產振興計劃(鯉城區)已正式啟動,將以鯉城區為試點,將5個非遺項目納入振興計劃,為其提供專項扶持資金,力爭培育一批傳承隊伍,振興瀕危非物質文化遺產,培養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梯隊,構建非遺保護長效機制。
“經過前期調研,我們將火鼎公婆、拍胸舞、跳鼓舞、籠吹和五音吹等確定為瀕危非遺項目。”區文旅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這些項目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是閩南文化的重要載體,“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這些項目賴以生存的社會環境發生變化,導致傳承隊伍減少、傳承人梯隊青黃不接,亟須搶救。”
火鼎公火鼎婆是流傳在泉州一帶的一種古老民間舞蹈,是迎神賽會、喜慶最為常見的舞蹈表現形式。因其表演詼諧幽默,同時蘊含著“燒去千災,迎來百福”之意,深受群眾歡迎。近年來,隨著泉州文旅的火熱,火鼎公婆重新煥發生機,但受限于收入不穩定、資金場所不足等因素,讓這項非遺技藝仍然面臨著傳承困難的問題。
“振興計劃太好了!真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火鼎公婆省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吳潤珠告訴記者,近年來,她的演出機會更多了,也時常走進中小學推廣這項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現在越來越多人慕名而來,我希望能在社區里建一個傳習所,提供一個交流學習的空間,讓更多喜歡火鼎公婆的人可以聚在一起。”吳潤珠說,如今,有了這項計劃的資金支持,讓她更加有信心將火鼎公婆這項非遺技藝更好地傳承下去。
跳鼓舞又稱跳花鼓,其歷史悠久、風格獨特,表演內容源自《水滸傳》中梁山好漢劫法場救盧俊義的故事情節。表演時,跳鼓舞動作輕快、逗趣歡樂、花樣百出,保留了古代勞動人民原始、粗獷、詼諧、幽默的樸素風格,鄉土氣息濃厚。但是,這項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卻逐漸銷聲匿跡,面臨著失傳的尷尬局面。
周瓊瓊學習跳鼓舞近20年,她坦言,如今已經很少有人知道跳鼓舞了,“其中,當然有時代變化、市場環境變化的原因,但跳鼓舞專業性、技巧性強,表演難度較大也是導致其瀕臨失傳的原因之一。”周瓊瓊表示,希望能以此為契機,從民間和專業院校中挑選人員組建起專業性表演隊伍,讓跳鼓舞重回民眾視野。
近年來,鯉城區高度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積極推動非遺項目和非遺傳承人申報工作,并通過口述歷史、影像留存、文創活動等形式,做好非遺傳承和保護。同時,創新性地將傳統舞蹈動作、工藝步驟納入版權保護范圍,讓非遺在活態傳承中煥發新活力、保有生命力。區文旅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以此次納入試點為契機,全力對瀕危項目進行搶救性保護,提供展示傳播平臺,幫助其培育非遺傳承人,使這些古老的民間文化藝術、非遺項目煥發新姿。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泉州市藝術館、鯉城區文旅局還共同舉行泉州瀕危非物質文化遺產振興計劃座談會,邀請專家學者、瀕危非遺項目傳承人圍繞項目存續情況、如何振興瀕危非遺項目等方面交流討論,集思廣益,共商良策,探索保護傳統非遺、提煉非遺傳統的新路徑,講好泉州非遺故事,進一步傳承和弘揚閩南文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肖厝口岸首次進口紅土鎳礦2025-04-27
挖掘泉州的鄉村之美、名橋之美、名山之美、飲食之美,讓時代記憶在城市更新中重煥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