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手記】
一聲“老先生” 幾多“不忍”情
在謝業成所在的二甲村,不論輩分高低,村民們都尊稱謝老為“老先生”。
一聲“老先生”,敬他二十一年如一日施醫贈藥,如今病重仍心系義診;一聲“老先生”,敬他多年來大公無私,帶頭捐資為村里修路、修祠堂、修村部;一聲“老先生”,敬他捐資助學,每年自掏腰包獎勵考上大學的孩子;一聲“老先生”,敬他幫貧助困,常常主動找上門去向需要幫助的人伸出援手……可如今,“老先生”病重,村民們一聲聲“老先生”中,除了敬重,還多了幾分擔憂。
長達二十一年的義診、多達四十多萬元的善款幾乎耗盡了謝老的全部心血和積蓄,他心懷一份對世人的“不忍”,始終堅守醫者仁心。他不忍拒絕遠道求醫的病患,所以就算自己病得再重也堅持接診;他不忍看有難之人求助無門,所以他盡其所能竭力相助;他不忍家鄉發展停滯,所以帶頭修路推動項目……可他卻沒為自己的孩子留下太多,只是告訴他們——“一切都要靠自己奮斗!”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在孟子眼中,這種憐憫體恤他人的“不忍”之心乃是“仁義禮智”的起源,是“性善論”的基礎,是“仁政”的根本;而在謝老身上,“不忍”之心則表現為多年義診的堅持,是毫無保留的奉獻,更是以身作則愛的傳承!村民亦“不忍”,村民不忍“老先生”受病痛折磨,不忍他的愛心義舉中斷,他們有的說“老先生,您一定要活到一百歲”,有的說“如果有人需要幫助,只要我做得到一定幫”,還有的說“兩年前成立的‘謝業成教育基金會’一定要永遠做下去”,他們正以自己的方式延續著謝老的“不忍”,傳遞著這份大愛。
與“老先生”相伴的這份“不忍”之情,絕非不合時宜的舊時代迂腐思想,而是折射出新時代核心價值觀的道德之光。我們希望,這份熠熠生輝的正能量,將在二甲村乃至更大范圍延續,傳承! (信奕 雅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