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仙公山風景區從大年三十到正月初五,日均接待香客超15000人次,迎來香客“朝圣潮”。
絡繹不絕的香客
“諸事想不通,雙髻問仙公”,這是一句流傳在閩南地區的話,仙公山除了山奇水秀,還以其獨特的“夢文化”及“簽文化”等特色文化,吸引來自海內外諸多信眾前來朝拜。香客通過抽簽、問卜、睡夢等進行解惑、許愿、還愿、祈福。
仙公山風景區管委會主任杜筑成介紹,每年大年三十至正月十六是泉州仙公山風景區接待香客的“高峰期”,半個月的客流量超過全年客流量的三分之一,春節假日以及民俗傳統是人流高峰的兩個原因。景區除了原有的45名工作人員以外,還與公安、消防等部門協調,增派70名民警、消防員,加上從周邊地區抽調80名社會志愿者等,確保景區安全、有序運營。 “
景區成立以來,纜車從未發生過事故,原因就在于景區每天都會對纜車進行維護,一季度進行一次全面檢修,在年終的時候徹底更換一些零件。”杜主任說;“此外,景區還將提升員工整體服務水平,通過利用廣播溫馨提示,引導香客分流,還加強了景區的旅游線路整合,規劃上下單行道,實現景區交通分流。”
據了解,仙公山風景區自2013年升級為AAAA級風景區后,每年投入大筆資金對景區的硬件和軟件進行提升,如完善基礎設施,對四方觀音苑、五路財神、六十甲子神等景點進行綠化、美化和良化,并編撰完成了《東亞文化之都——泉州洛江區民間傳說之馬甲卷》。此外,仙公山風景區管委會多次參加國內外的旅游推介會,充分發掘仙公文化和馬甲民間文化,將景區推向海內外。
談及仙公山風景區接下來的建設發展,杜主任透露,景區將把宗教朝圣旅游做大、做強,重修規章制度,使景區規章制度更具科學依據,并重新規劃風景區,建設游客服務中心,提高服務水平和人才隊伍建設,實現市場競爭軟實力的提高,并且加強宣傳的推介力,通過舉辦各類活動拓寬宣傳渠道,將仙公文化向全球展示。(沈何 實習生 林楷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