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不少來泉旅游住宿的游客才踏上回家路。據了解,隨著泉州文化旅游市場的不斷培育,來泉州過年的游客也越來越多。業界消息稱,春節期間除了各家酒店滿客之外,近年來發展迅猛的中心市區幾十家民宿也幾乎達到百分百的入住率。“整個春節期間,泉州西街的客流量激增,很多外地游客來這里‘逛吃逛喝’。”西街蛋糕店老板林小姐說。
客棧給游客備好年夜飯
隨著《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中對包括石花膏、面線糊等泉州美食的熱播,隨著泉州文化旅游名城城市名片的成熟打造,越來越多異地游客專程前來泉州過春節。
“今年來泉州旅游的客人很多都是‘舊人’。”達真是泉州西街最早經營民宿的創業者,整個春節她都被綁在舊館驛客棧里幫客人鋪床單。9年前,泉州開始興起民宿建設,為了增加客棧的人氣,他們通過舉辦讀書會、專題音樂分享會等各種活動與游客們建立了良性互動。從建客棧開始,9年來,她年年給游客準備免費的年夜飯,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聚在一起吃團圓飯、看春晚。“除了游客外,還有本地朋友也會來湊熱鬧。”她說,今年泉州朋友還帶了外國朋友一起來過年。據介紹,很多客人連續好幾年都來泉州玩,對泉州特別是泉州古城的熟悉程度不亞于她,“他們也會自己帶新朋友來玩,自己出去找吃的。”
“我很喜歡泉州這座城市,更喜歡這里的西街,還有西街上的美食。”來自漳州的游客小林說,他已經來泉州度過了兩年的春節,這兩年西街變化很大,更多的美食、文創類商店林立,逛起來更有意思,一些由老房子改造的民宿客棧也越來越多。隨著來泉州次數的增多,這里的朋友也多了起來。今年他帶著自己的老同學一起來泉州住了兩天。
據悉,今年春節,除了西街人流量劇增外,附近中山路、涂門街等地商鋪的客流量也增加不少。居民王先生說,大年初三、初四幾天,外地游客在涂門街一家牛肉店門口排起了長隊。
民宿與游客數量一起增長
據了解,五年前,泉州中心市區的民宿客棧數量還只有個位數,截至去年已經增加至近50家。吳志超是楊桃公館民宿的經營者,“今年春節前一個月左右,我們這里初一至初七的房間就全被訂滿了。”他說,楊桃公館開業一年多來積累了不少客源,不少游客已經成為老朋友,很多人來了三四回,每次還在說時間不夠玩。為此,今年春節前,吳志超又新開了一間“花喜”民宿,“新民宿初一至初五也都客滿了,初六、初七入住率也有七成左右,不少客人原本只想住一兩天,后來又延長了住宿時間。”
眾山小青旅社負責人洪經緯也是較早介入民宿經營的泉州人。“我們當下經營三家民宿,定位雖有所差異,但在春節前20天左右也全都被訂滿了。”他說,從客人來源來看,沿海城市的客人比較多,內地游客的占比有所增加。“今年在西街上逛的外地人,較往年增加了不少”。
提及當下民宿經濟的繁榮,業界認為還是應該謹慎推動,不應盲目樂觀。業界人士指出,泉州城想要留住客人不但要靠景點的顏值,也要靠包括民宿經營者、泉州本地導游、美食經營者甚至相關部門的共同努力。當下的繁榮依然具有較明顯的季節性,想要讓泉州旅游市場“四季如春”,還需要三至五年的培育,從提高旅游市場參與者的服務質量入手,全面提高古城的美譽度,增加古城的“悅讀感”。吳志超認為,當下泉州城的旅游呈現美食、宗教、小巷三大主線,相互之間互有交集,未來他們會以民宿為據點,通過游客的朋友圈,逐步打出個性化泉州民宿經濟的特色。他相信,未來幾年會是泉州民宿持續優化發展的好時機。(記者王宇靜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