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提出建設“美麗中國”,生態文明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一個重要內容。安溪是中國烏龍茶之鄉,現代山水茶都最美在茶韻。為響應十八大號召,本期記者帶您走進茶鄉,解讀“茶韻安溪”的獨特魅力。
日前,“縣長帶你游安溪”旅游宣傳片《茶韻安溪——縣長帶你游》,參加人民網、新浪網、福建旅游之窗等主流網站展播公眾投票,反響熱烈,票數逾113萬,位列前茅。不少網友慕名前往安溪,徜徉茶鄉山山水水,驚嘆美麗茶都。“茶韻安溪,風景這邊獨好”!
茶香安溪 韻在工藝
“每一片茶葉都有一個故事,每一縷香韻都令人回味”。日前,全國晚報協“走轉改”40多家媒體記者深入茶鄉,體驗采茶制茶,贊嘆安溪鐵觀音不愧烏龍茶中珍奇品種,其種植、采制、沖泡、品飲,無不充滿耐人尋味的美麗色彩。
鐵觀音種植環境得天獨厚。廈漳泉黃金結合點上,泉州母親河晉江西溪上游,北緯24°51′-25°26′,東經117°34′-118°18′,海拔300—1000米之間,巍巍戴云山與縱橫交錯的溪流河澗,長年朝霧夕嵐、溫和溫潤。在這一奇特無比的微域氣候中,鐵觀音于300多年前橫空出世,造就此后的傳奇篇章。如今,華祥苑、中閩魏氏等茶葉莊園,西坪八馬紅星茶場、儒家茶業福田茶場等“魅力茶園”,以及遍布各產茶鄉鎮成千上萬座大大小小茶山,60多萬畝茶園,棵棵茶樹,成靚麗風景線。
“千揉錚錚骨、百焙圣妙香”。鐵觀音的采制加工,從涼青、曬青開始,到包揉、烘焙,經十道“國家級非遺”初制工序,而后篩分、揀剔,才將一片茶葉揉出“美如觀音重如鐵”,釀成空谷幽蘭香、特殊“觀音韻”。每年“五一”、“十一”春茶、秋茶采制前后,每戶茶農家,儼然鐵觀音傳統制作技藝展示、體驗館,傾倒無數中外游客。
“沖泡安溪鐵觀音是一門藝術”。縣茶文化藝術團副團長楊愛紅介紹,安溪茶藝展示純正的閩南功夫茶道,分“懸壺高沖、觀音出海、鑒賞湯色”等流程,講究純、雅、禮、和的茶道精神,被譽為“中國茶葉一顆璀璨明珠”,向全世界推廣,展示東方文化魅力。
品飲鐵觀音也大有學問。茶葉專家陳彬藩在《茶經新篇》中,引用陸游詩句“舌根常留甘盡日”,來形容天真淳樸的安溪鐵觀音品飲意趣。安溪鐵觀音制作技藝國家級傳承人魏月德認為,安溪鐵觀音“生在山中,炒在鍋中,活在杯中”,湯色橙黃明亮,香氣綿柔幽長,“綠葉紅鑲邊,七泡有余香”,“形、色、香、味、韻”樣樣皆文章。
生態安溪 韻在山水
“南線紫云山,北線云中山,內安溪探晉江源,外安溪泡溫泉”。生態安溪,茶香更添山水色。
一路向南,直抵廈門后花園——南翼新城。“森林覆蓋率90%以上,空氣負離子超2萬個,有10多處溫泉點,每天出水量5000多立方米”,龍門鎮宣傳委員委蘇清鐘如數家珍,志閩旅游、連捷溫泉世界、天湖旅游、在建的八馬茶葉莊園,龍門省級森林公園,攀巖、漂流、打高爾夫,泡茶、泡泉、泡氧,非常適合養生休閑渡假。
從南大門直奔南天柱紫云山,沿途官橋犀山、虎邱洪恩巖等美景歷歷在目。登臨紫云山頂,云峰凌霄、氣勢雄偉,紫云日出、笑佛神韻、天池奇觀,“閩南佛國”名不虛傳。俯視環顧,龍涓護國巖、祥華佛耳山、藍田朝天山……山山別具神韻。
從蘆田往北,造訪被譽為“綠色明珠”的省級自然保護區——云中山和北地標“晉江源”。清澈見底的水流魚兒暢游,兩岸茂林修竹翠色欲滴,依山而建的古民居親切素樸。云山之魅、澗水之柔、峽谷之幽、飄云之靈,以及保存完好的原始植被,云中山豐富的動植物資源,令人嘆為觀止。
沿晉江源返回城區,抱城之山如鳳翔,穿城之水似龍游。鳳山,龍湖,山環水抱,托起龍鳳名區——現代山水茶都,在璀璨夜色中,讓人恍若天上人間,方領略柳州晚報記者趙偉翔“安溪山水所聞,余香裊裊”的無限回味。
文化安溪 韻在人文
天地有鐘靈毓秀之德,安溪有才子佳茗之勝。古往今來,全世界各地,安溪名人不勝枚舉。
憶往昔,安溪人閃耀史冊。靖惠侯開先縣令詹敦仁、清朝名相李光地、文學家林嗣環、數學家陳萬策、現代醫學家李景昀、地球動力學家陳宗基,革命歌曲《延安頌》詞作者、著名作家莫耶等名字,在歷史長河中熠熠生輝。
看今朝,政界、商界、文教科技事業……各行各業都有安溪翹楚。原全國政協副主席羅豪才、莊希泉,全國僑聯主席林軍、副主席陳宗基,中國工程院院士陳火旺、福建首富陳發樹,廈門首富柯希平,臺灣臺塑集團董事長王永慶等,都是安溪人的杰出代表。
在海外,全球杰出華人企業家馬來西亞的林梧桐,新加坡華人實業家、著名僑領唐裕,著名實業家、慈善家李陸大,印尼著名實業家李尚大、施金城,以及留美博士陳志堅……安溪人的足跡遍布世界各地,事跡蜚聲海內外。
好山好水出好茶,茶香茶韻茶養人。千年茶鄉安溪,3057平方公里大地,勤勞睿智的茶鄉人民,在千年與茶相伴的生產、生活中,創造出絢麗多姿的茶鄉文化,名揚四海。
縣文化館館長林子釗介紹,千余年前開先縣令詹敦仁寫下“余香繞齒襲人清”的品茗詩句,自此,茶詩茶聯、茶歌茶舞、茶王賽、敬茶習俗等茶文化,走進尋常百姓家,世代傳揚。新晚報副總編輯張磊、記者張惠敏贊譽,安溪之行“簡直是茶文化的朝圣之旅”。
與茶文化相載相承的是,在臺灣擁有200多座分爐、緣聚千萬信眾的清水祖師文化,有“中國音樂活化石”之稱的南音、“一夜傾倒北京人”的安溪高甲戲,以及“名冠八閩、秀甲江南”的千年文廟、李光地故居……豐厚的文化,為游客徐徐展現茶鄉文化“清明上河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