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之東街
評價:★★(新修建的東街,不算有特色,因為有鐘樓肉粽,給兩顆星評價!)
推薦:鐘樓(景點)、藍氏鐘樓肉粽(美食)。
★必游之地:鐘樓。泉州古城有東、西、南、北四條大街,其中南北大街已改名為中山路。在中山路和東、西街的十字路口,有一座高13.8米的白色鐘樓,它建成于1935年,年代并不久遠,樣子也不算華麗,但看起來很舒服。
★推薦:鐘樓肉粽。各地多粽子,但泉州的肉粽口味與眾不同,尤其是那特制的拌醬,堪稱閩南一絕。
小貼士:東街街口有兩家肉粽店,一家是藍氏鐘樓肉粽,一家是東街鐘樓肉粽,可以說兩家都是正宗的,它們分別是鐘樓肉粽上代傳承人籃建生的大兒子和三兒子開的。
★古城之南俊路-百源路
評價:★★(普通的街道,但沿途有泉州次一級的古跡,給兩顆星評價!)
推薦:泉州純白糖食品(美食)、狀元街(咖啡酒吧)
★可游之地:開閩三王祠。
“三王”,即王潮、王審邽、王審知三兄弟,唐朝末年,他們從河南老家起義,最終在福建建立了閩國。三王共在位41年,廣施德政,保境安民,由于當時是五代十國亂世,各地的GDP都在倒退,而泉州和福州的國民生產總值卻得到了飛速的發展,而且開始了對外貿易,海上絲綢之路從那時起逐漸登上了歷史舞臺。
★可游之地:承天寺。
一千多年歷史的名寺了,北宋皇帝賜名承天,在閩南的地位僅次于開元寺和南普陀寺。寺內有“一塵不染”、“梅石生香”等十景。
★可游之地:銅佛寺。
特色是供奉了清順治年間的銅佛十六尊,都在一條路上,可以順道去觀賞。
★可游之地:施瑯夏園。
收復臺灣的靖海侯施瑯在泉州創建春、夏、秋、冬四季花園,其中的夏園,如今已改成晉光小學。
★可游之地:百源清池。
從唐代就有的城中池塘,古人認為泉州城像一條鯉魚,而東湖和百源池就是鯉魚的兩顆眼睛,只要池水不干涸,泉州的文脈就將一直傳承。這里也是泉州工人文化宮的所在。
★推薦:泉州純白糖食品。糯米丸、碗糕、米糕、桔紅糕、麻團、四角埕等傳統的泉州甜品。
★古城之涂門街
評價:★★★★★(感受泉州世界宗教博物館的獨特魅力,五星推薦!)
推薦:文廟、清凈寺、關岳廟(景點)、好成財牛排(美食)
涂門街原名土門街,相傳當年修建開元寺東西塔時,此地用來堆放土石方,后開門涂門。經過時代變遷,伊斯蘭教、道教、儒家相繼在這里蓋廟傳道,沿街至今留有文廟、清靜寺、通淮關岳廟、東觀西臺、祖閭蘇、世家大厝、棋盤園、東魯巷、三十二間巷等古代文化遺存。涂門街本身就是泉州十八景之一。
★必游之處:府文廟(10元)
先從最古老的泉州府文廟開始參觀,它也是泉州十八景之一,始建于唐代開元年間。
文廟現存的建筑基本是宋代修建的,重檐廡殿式結構的大成殿,元代的石橋,保存非常完整,因此也入選了全國重點文保。不過各地文廟的格局幾乎是一樣的,不是古建行家看的會索然無味。
★必游之處:清凈寺(3元)
繼續前行,出現的是清凈寺。這個廟可了不得,它是我國現存最早、最古老的具有阿拉伯建筑風格的伊斯蘭教寺,必須的入選了全國重點文保,而且還是第一批,被新華日報評為的中國十大名寺之首。
清凈寺距今也有一千余年的歷史了,同樣經歷了1607年震驚海內的泉州8.1級大地震,寺廟最重要的建筑禮拜大殿(奉天壇)倒塌,至今未修復,也造就了一種斷壁殘垣的美。
2007年,阿曼國王個人出資50萬美元,捐建泉州清凈寺新禮拜堂。當時的泉州同伊斯蘭世界聯系非強密切,特別是阿曼王國。這個新禮拜堂的名字是艾布·歐貝德·阿卜杜拉·本·嘎斯姆禮拜堂,據說他最早到中國來傳播伊斯蘭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