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1月6日訊 心心念念的,孩子們最愛的寒假終于又來了!趁著寒假,帶孩子出去旅行吧,讓孩子走進冬天浪漫的童話里,見識更廣闊的世界。但總有父母擔心:孩子太小是不是不適合帶出去旅行?那么小的孩子能記得住出去后自己的所見所聞嗎?事實上,孩子比我們想象中的更適合出門旅行。兒時的一次次美好的旅程,總能給孩子留下深刻而難忘的記憶。
帶孩子去旅行 幫助他感知外界
你從泉州出發,到達長春,再換乘大巴,坐4個小時高速,到達長白山度假區,在度假區住了幾晚之后,再原路返回。路途遙遠,中途周轉,是有些麻煩。但你仍然要帶著孩子一起去旅行。因為多年后,那些親子一起旅行的經歷將是你和孩子最寶貴的記憶。
兩歲的孩子不會記得你帶她出國去的地方叫忍野八海或濟州島,但就像你如果小時候騎過自行車,多年以后你還是可以輕易地重新開始騎車一樣。幼時的體驗和經歷,能在大腦中留下痕跡,一旦回到熟悉的場景,就會被喚起。從小有豐富的旅行經驗的孩子,長大后會更適應環境的變化,會更可能跟他們的父母一樣熱愛旅行。
實際上,0~2歲的寶寶對外界的感知是最強烈的階段。根據醫學研究,小寶寶的聽力和視力,在這個階段會突飛猛進地發展。寶寶每時每刻都在以我們想象不到的方式“學習”。
因此,有機會帶寶寶觀賞平常看不到的美麗的景色,傾聽美妙的大自然的聲音,山巒、瀑布、海浪,就是在協助寶寶建立腦部永久神經中樞連接的回路。
寶貝滿月后 即可去戶外活動
那么,寶寶多大可以帶去旅游?國內著名早教專家高成華說,寶寶其實過滿月以后就可以去戶外了,這樣可以給寶寶帶來視覺的刺激及更多的感官刺激。基本上來說,寶寶初步學習走路的時候,即8~9個月,就可以跟其他小朋友結伴一起學走路,多到外面玩一玩。嬰幼兒時期,也就是3歲以前,我們盡量帶寶寶去比較近的地方玩,如周邊的公園、小區及近郊。因為3歲前的寶寶體能比較有限,差不多戶外活動2個小時以內就可以滿足他的需要。3歲以上的幼兒就可以去一些外地、科技館及增長孩子知識經驗的地方玩。
寶貝出游的形式很多,比如以家庭為單位出游,以兩三個家庭組成的小組為單位一起出游,這樣寶寶們在一起玩耍,可以促進交流和溝通能力。低齡的小寶寶最好選擇自駕游,便于根據寶寶身體狀況自行調整出行計劃。
2~6歲寶寶 較適于長距離親子游
2~6歲寶寶的智力、感知力、記憶力、表達能力都處于迅速發育的階段,對事物的接受力很強。表現為詞匯量逐漸豐富,會連貫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具有很強的模仿能力,與人的交際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對顏色、方向、審美也有了自己的感知和理解。同時,體能和耐力的增長也較適于遠距離的戶外親子游。
在2~6歲寶寶旅游線路的選擇上,爸爸媽媽可以多帶這個年齡段的寶寶嘗試中途旅行,難度不宜太大,適宜選擇已經開發成熟、互動性較強的旅游景點,例如各個城市的歷史建筑、海濱湖泊、野生動物園、植被豐富的植物園等。
相對于適合短途旅行的嬰兒,2~6歲的孩子可以挑戰更長時間的旅途。2~6歲的寶寶運動能力較強,又不能過于限制寶寶走動。所以最好給寶寶穿軟底防滑旅游鞋,不要圖好看穿硬底皮鞋。穿皮鞋旅游不光累和傷腳,還容易招致危險。
帶著孩子旅游,大人一定不能“打醬油”。景點如果有山有水,爸媽可以有條件地讓寶寶爬山、玩水,危險的地方一定不能讓寶寶去,而且一定要有一個人專門進行重點看護。
長時間的旅程,不僅大人會有疲勞的感覺,孩子也會覺得很辛苦。盡可能讓孩子充足的休息,哪怕只是見縫插針地在車上小睡一會兒。
無論是興奮,還是焦躁,我們心里時刻都要攜帶一張“安全牌”,謹防寶寶走失。給寶寶攜帶一張注明他們姓名、家長聯系電話的卡片放在衣服兜里。
告訴孩子你們下榻旅館的名稱,并要求他背出來。佩戴電子防丟器,但凡寶寶距離大人超過幾百米,就會自動警報,大大提高了寶寶旅行的安全系數。
寶寶首次旅行 出發前體檢很重要
很多媽媽第一次帶寶寶出游總是壓力山大。泉州的黃媽媽帶孩子出游過很多次,她總結了一些有用的經驗。首先,如果第一次帶寶寶出去旅行,不宜到遠的地方,更不宜去高原地區,建議選個近點的地方。因為之前孩子從來沒出過遠門,不知道他會不會適應,會不會水土不服。寶寶的衣食住行要備好。很多家長都抱怨,帶孩子出去一趟就得大包小包的。其實,家長只要拿一些主要的東西就可以了,比如要給孩子多帶兩套衣服,以便孩子在玩耍時弄臟了可以及時更換。
最重要的就是飲食。寶寶的飲食都是很講究的,孩子太小不適合和大人吃一樣的食物,這時應該從家中帶一些平時孩子喜歡吃的小點心或者兒童面條,在吃飯時可以讓飯店代為加工一下。除此之外,旅游時給孩子的飲食一定要清淡,可以讓他多吃些蔬菜和水果,不要讓孩子吃生冷的食物,用過的奶瓶晚上回到賓館要進行消毒。
另外,在帶寶寶出行前最好做一次體檢,以確定寶寶是否在良好身體狀態下。同時,還可向醫生請教行程中容易發生哪些疾病及應付策略,帶上哪些必備的藥品,如退燒藥、止瀉藥、外傷藥水、紗布、酒精棉、創可貼等。(海都記者 廖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