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小長假即將來臨,往年,部分市民在節日期間短途出游、酒店訂房、打折購物時都曾遭遇消費糾紛,泉州市工商局發布“五一”小長假消費警示,提醒廣大消費者增強侵權防范意識,做到安全出游、理性購物、保留證據、謹防權益受損。
消費案例1購買溫泉度假套餐別墅“縮小”房間發霉
去年,消費者陳先生通過某旅游電商平臺團購了6份溫泉旅游套餐,每份499元,在節假日期間與家人朋友一起到省內某溫泉酒店度假。
“平臺的宣傳頁上,套餐提供的房型是別墅標間,別墅的環境看起來很不錯。但是,到了酒店,我們都傻眼了。不僅房間不是標間,衛生環境也非常差。房間發霉,異味也很大。”陳先生說,大家看到酒店的環境后完全沒有了泡溫泉度假的心情,立馬向酒店及電商平臺反映了酒店實際環境與網頁宣傳不符的情況,并且要求補償。可是酒店工作人員態度惡劣,拒絕與陳先生協商。
陳先生撥打12315投訴后,執法人員與酒店及電商平臺聯系后進行了調解。最終,酒店郵寄了6張溫泉票給陳先生作為補償。
消費案例2網上訂188元客房到店要多支付262元
“我在某旅游電商平臺訂了3天的房間,每天188元,沒想到到店支付押金后,酒店工作人員說價格調整了,漲的金額比房間原價還高。”消費者林女士說,去年小長假期間,她準備與家人自駕游,沒想到卻被訂房一事掃了興。
當時,林女士到店后,酒店前臺工作人員要求她支付600元押金。付完押金后,工作人員又說,節假日期間房源緊張,每間房必須多支付262元/天。“漲得太多了,完全沒辦法接受。而且房間很臟,浴室都發霉了。”林女士當即要求酒店退款,不愿入住,卻遭到酒店方拒絕。
林女士只能撥打12315投訴,執法人員了解情況后進行了調解,雙方最終協商一致,林女士以自己能夠接受的價格住進酒店。
消費案例3商家打折駐足聽推銷未購買遭推銷員辱罵
去年假期,市民王小姐到某連鎖商店內購物,沒想到卻因未消費遭到了推銷員的辱罵。
“這是很知名的品牌店,但一直以來也有讓有些客人不舒服的地方——店員太喜歡推銷商品了。有時候只想隨便逛逛,她們總是想盡各種辦法‘粘住’你。”王小姐說,自己本想選購一套化妝品,推銷員得知后,立馬開始大力推銷一個節日期間的打折化妝品套裝。王小姐詢問了產品的一些信息后,覺得不太適合自己,決定不購買。沒想到,原本熱情的推銷員一聽王小姐不買了,立馬拉下臉來,破口大罵。
“說的話很難聽。我并不是因為買不起才不買呀,顧客有選擇的權利,店員怎么能這樣呢?”王小姐隨即撥打12315投訴,要求推銷員道歉。經執法人員調解,推銷員向王小姐賠禮道歉。
工商提醒
安全出游理性購物吃出健康
工商部門提醒消費者,外出旅游時,消費者要選擇證照齊全、信譽良好的旅行社,并簽訂正式旅游合同。仔細閱讀合同條款,如有異議,應與旅行社協商確定后再簽字。另外,可結合自身情況,選購合適的保險“傍身”,因為旅游中由游客自身疾病引起的各種損失或損害,或個人過失導致的人身傷亡和財產損失以及由此產生的各種費用等,不在旅行社責任險的賠付范圍之內。
節日期間,市民購物要提防價格欺詐,謹防少數商家通過虛構原價假打折的方式欺騙消費者。盡量到證照齊全的超市購物。對大大低于市場價格的商品,在購買時一定要慎之又慎,以防被騙。“五一”小長假期間,大部分商場有打折、返券、有獎銷售等促銷活動,消費者不要因為商家的宣傳、游說而一時沖動,購買自己并不需要或質次價高的商品。
另外,市民外出就餐時如遇到“包廂設最低消費”“禁止自帶酒水”等國家規定所禁止的侵害消費者自主選擇權、公平交易權的不合法的霸王行為,應當堅決抵制。看清菜譜明碼實價,養成“先看賬單后結賬”的習慣,確保自己的權益不受損害。
工商部門提醒消費者,遇到消費糾紛或者購買到假冒偽劣商品時,首先要保存好相關證據,與經營者協商解決。如無法達成解決協議時,應及時撥打12315,也可向其他有關部門反映投訴。(記者李菁通訊員楊思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