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肉與醋同食 溫補功能打折
立冬過后進行食補,可為抵御冬天的嚴寒補充元氣,其中,羊肉是閩南人喜歡的食補食材。羊肉雖然好吃又大補,但吃時需要注意的地方也很多,否則有害無益。
泉州市營養(yǎng)學會理事傅仰裕說,羊肉營養(yǎng)豐富,其中含蛋白質10%—20%,脂肪10%—30%,無機鹽0.6%—1.1%,無機鹽中以鈣、鐵、磷含量豐富,且鐵和磷在人體內利用率較高,維生素中以硫胺素、核黃素、尼克酸含量較多,含糖量較淺。總體來說,羊肉性溫熱,補氣滋陰、暖中補虛、開胃健力,在《本草綱目》中被稱為補元陽益血氣的溫熱補品。適時多吃羊肉可以去濕氣,避寒冷、暖心胃。
吃羊肉要注意以下事項:
羊肉性熱,吃多會上火。應搭配一些涼性和甘平性的蔬菜,能起到清涼、解毒、去火的作用。涼性蔬菜一般有冬瓜、絲瓜、菠菜、白菜、金針菇、蘑菇、茭白、筍等;吃羊肉時最好搭配豆腐,它不僅能補充多種微量元素,其中的石膏還能起到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的作用;而羊肉和蘿卜做成一道菜,則能充分發(fā)揮蘿卜性涼、消積滯、化痰熱的作用。
羊肉最好不與醋同食。因為酸味的醋具有收斂作用,與羊肉同吃會讓它的溫補作用大打折扣。羊肉也不宜與南瓜同食。這主要是因為羊肉與南瓜都是溫熱食物,如果放在一起食用,極易“上火”。吃完羊肉不宜立刻喝茶,羊肉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而茶葉中含有較多的鞣酸,吃完羊肉后馬上飲茶,會產生一種叫鞣酸蛋白質的物質,容易引發(fā)便秘。
煮羊肉最補。人們對羊肉的常用做法,不外乎爆、烤、涮、燉幾種。每種做法都各有其風味和特點,蘊含的營養(yǎng)成分也不盡相同。燉羊肉由于在煮的過程中保持了原湯原汁,能最大限度地保證營養(yǎng)不丟失。
腹瀉者或服用的中藥方中有半夏、石菖蒲者均忌吃羊肉。這是由于腹瀉后常致體液耗傷,羊肉性熱劫陰,食后易致其他病變。中醫(yī)認為,感冒初期應發(fā)表散邪,不宜補益,補益則資助邪氣,使病邪化入里。冬季羊肉為溫熱之性,吃了羊肉反而會加重病情。(記者 張沼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