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11月20日訊 這入冬后的天氣,已經快讓衣柜神經錯亂了,連四季的時節都開始凌亂,更何況我們人類呢。
越是這樣,越是讓人明白作為站在食物鏈最頂端的我們,必須愈發尊重大自然的規律了,而“不時不食”不僅是對食物本身的尊重,更是對我們自己身體的一種尊重。
四季菜單,不僅健康而且美味
老陳是泉州中醫院的退休老醫生,退休后偶爾也在家里幫人把脈看病,在他的藥方里經常會有一些除了藥品之外的東西,還會讓病人們吃一些這季節的東西予以輔助。
有時候沒事,老陳也喜歡到菜市場轉轉,回來的時候,袋子里有時候會裝著幾根帶土的蘿卜,或者一把野菜、一尾魚。這個季節,冬天快到了,老陳說,他喜歡買西洋菜來煮湯,因為這個時候的它最是營養不過了,口感也最是好吃。
“雖然現在大棚種植了,什么季節里都能吃到各式各樣的菜品,但認真去品味是有區別的,在屬于它的季節里去吃,口感是完全不一樣的。”老陳談道,白菜這個四季都有的平民蔬菜,但冬天的它一定會比其他季節好吃。
除了美味,比如閩南的女性到了春夏季節都會講究去濕,其實呢,去濕的東西除了大家比較熟悉的紅豆、薏仁外,還有夏天里最肥美的泥鰍和鱔魚,它們不僅能健脾祛濕,而且還能補身子,不知道比吃什么保健品好上多少呢。
“這就是大自然留給我們的‘四季菜單’,冬吃蘿卜夏吃姜,每個季節都會有適合的食物補充營養,讓這萬物生生不息。”老陳笑著感慨道。
生機飲食,大城市里漸興起
“早在古代,人們就發現有些蔬菜只有當季才有,就像那句詩里所說的‘當春乃發生’,在古代人眼里,時蔬就是代表著生機。”中國保健協會福建營養師培訓部主任朱渭鴻告訴記者,早在三四年前,北京等大城市里就流行一種名叫“生機飲食”的生活方式,讓人回歸天然食物,避開加工食品,避開人工污染和農藥、化肥等污染,盡量選擇純凈食物、有機食材。
比如把黃豆、綠豆用人工培水的方式讓它長高,豆芽快開花前便是它生機最旺盛的時候,此時把它們栽割下來,直接涼拌著吃。
“中國的古老傳統確實是有些玄妙,但到了現代則可以用科學來解釋了,為什么要吃時令的菜品呢?因為那正是它們生命力最旺盛的時候,對人體最有益了。”朱主任談道,在中醫中,萬物生長都是有規律的,所以人要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吃最當季的食物。
按時知味,其實真的很簡單
飛鳥日本料理總經理黃少聰因為喜歡食材而因此愛上了攝影,而他的拍攝與別人不同,他更多的是拍攝食物。
在與食物接觸久了后,他開始喜歡上這自然的規律,偶爾會拿著相機去尋找那些生命的起源之處,比如前段時間他跑到山里去拍柿子。他打算明年夏天,去云南拍新鮮的松茸,秋天,去陽澄湖拍最肥美的大閘蟹……一方面不僅可以為餐廳尋找到最新鮮、最地道的食材,同時還能與大自然接觸,更深地體會到這份來自于地球的饋贈。
可是,別說這蔬果越來越多反季節了,就連這天氣也都反季節了,如何讓現在的年輕人了解到哪些植物和動物的最好時令呢?
老陳談道,在植物方面有一個最簡單的認知辦法,那就是春天吃芽、夏天吃葉、秋天吃果、冬天吃莖,這和植物的生長規律完全相符,非常好理解,簡單而樸實。
“所以,這也就是為什么到了冬天,蘿卜、土豆、洋蔥等就多了起來,因為它們大多是植物的莖類。而到了春天,正是萬物生長的時機,那些植物如筍、韭菜、小蔥都開始從土里鉆出來了,樹枝上的新芽也長出來了,這些都有很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素,小河里的蝦也活蹦亂跳了,無論是蝦還是韭菜,這些都是助陽的食物,有助于人的生育能力,大自然都為我們配好了食方,有什么不懂呢?什么時候生命力最旺盛,那就是它的最佳食用時間了!”老陳放下手里的藥方,轉頭看著窗外,嗯,在這片大自然里,真的什么都有。(海都記者 何珊珊)